身,走向窗边,望着外面的夜色,心中已有筹谋。
第186章:谁在写家书(续)
周影没有急于公布成果,而是邀请林婉贞主持一场“真实家书展”
,鼓励居民带来亲人手迹原件参展。
林婉贞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她心中那种对真实情感的执着被重新点燃。
布展当天,社区礼堂挤满了人,大家纷纷拿出珍藏多年的信件、日记和照片,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回忆。
一位老太太颤巍巍地递来一本泛黄的日记,封面已经有些磨损。
她轻声道:“这是我老伴的日记,他去世前一直藏着,直到我收拾他的东西时才找到。”
林婉贞接过日记,小心翼翼地翻到其中一页,上面写着:“1978年冬,儿子考上大学,我没钱买肉,炖了半锅黄豆,他吃得香。
我想告诉他,妈妈不是不舍得,是没办法。”
泪水瞬间模糊了老太太的双眼,她低声呢喃:“老天有眼,他终于能被大家记住。”
周影亲自将这段文字录入电子屏,置于展厅中央。
屏幕上的字迹清晰而真实,仿佛能听到那个年代的沉默与坚韧。
展厅里的氛围变得肃穆而温暖,每个人都在默默地读着这些真实的故事,仿佛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
当晚闭馆前,程国栋在展台下现了一张匿名便条,上面写着:“你们拆了我的生意,但我爸确实没说过那些话。”
周影看着便条,心中五味杂陈,他缓缓将便条收好,下令将所有查获的伪造信件封存,编号归档,命名为《失语年代的语言标本》。
他低声对王雅婷说:“接下来,该让那些不敢写信的人,学会提笔了。”
林婉贞在社区中心开设了“普通人写作课”
,初衷是教老年人写回忆录。
她希望能帮助这些沉默了大半辈子的人们,找到表达内心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