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若,原计划是围困会稽威慑王朗。
"
"
可听你所言,我军似无这般余裕?"
"
正是!
"
秦鸣斩钉截铁道:
"
平定江东后尚需时日安抚民心——"
"
这些时日,须从王朗身上讨回来!
"
忽而展颜一笑:"
不过经吴郡一役,倒可改弦易辙。
"
"
新策更能兵不血刃迫其归降。
"
孙坚急问:"
计将安出?"
"
无需大动干戈。
"
秦鸣成竹在胸:
"
原拟先遣兵围城再施压劝降。
"
"
而今不妨攻心为上——"
"
大军未至,先遣使通传王朗:"
"
吴郡丹阳已降,我二十万雄师驰骋江东。
"
"
今十万劲旅讨伐会稽,降可生,战必亡!
"
"
妙计!
"
孙坚眼中精光乍现。
实则江东驻军不过十万,此言却是虚张声势。
(战略由奇兵突袭转为正面对决,这完全背离了秦鸣最初的谋划思路。
孙坚沉吟片刻,忽然问:
"
若此计仍不能震慑王朗,又当如何?"
秦鸣从容回应:
"
主公明鉴,此战真意已非单纯威慑王朗一人。
"
"
而是要营造全面碾压之势,震慑王朗及其麾下众多士族将领!
"
他环视帐中诸将,继续道:
"
诸位试想,我军虽已师老兵疲,但外人眼中——"
"
先取丹阳,再克吴郡,两场大捷已塑造出我军无往不胜之威势。
"
"
现统合三郡兵力已达十万之众。
"
"
正好借势而为,虚张声威!
"
"
制造出我军兵锋所指、会稽必破的假象。
"
"
此讯若传,纵使王朗顽抗,其麾下文武士族将作何感想?"
众将闻言皆陷入沉思。
唯有周瑜眼中精光乍现,抚掌赞叹:
"
妙!
"
"
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绝妙良策!
"
"
军情传开,王朗部众必生异心!
"
此言令众将豁然开朗。
确实——
面对势不可挡的强敌,普通士卒岂会甘心送死?
一旦军心动摇,恐怕王朗不降,部属也会倒戈相向!
孙坚抚须大笑:
"
好个攻心妙计!
"
"
如此施为,王朗老儿怕是要寝食难安了。
"
秦鸣含笑补充:
"
为策万全,当广派哨探南下散布军情。
"
"
同时集结吴郡可调之兵,虚张声势向会稽推进。
"
"
再令丹阳驻军佯动,制造三路合围之势。
"
"
必叫会稽守军未战先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