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玄心头一震,他明白老人的意思,但这意味着什么。
一旦捅了这个马蜂窝,不仅他自己可能遭殃,红山县今后的调粮工作也会受影响。
这种事牵扯的人太多了,要不是上面有大靠山,他们也不敢这样,他想做这件事回去还得跟吴书记商量一下。
"
小孙,菜快凉了。
"
王刚适时的打破了沉默,给赵德祝倒了杯茶,"
赵师傅,您尝尝这茶。
"
话题就此打住,众人继续吃饭,但气氛已经不如先前热烈,孙玄机械地咀嚼着食物,思绪却飘远了。
他想起了县里老百姓的日子,想起了一路上来的附近村庄老百姓过的日子,孙玄心里也有了计划。
吃完饭,孙玄坚持付了钱,一共二十多块钱,相当于他半个月的工资,贵的是六条鱼,六条鱼就将近六块钱了,其他的他们这么多人吃饭也差不多,但孙玄根本就不把这二十多块钱放眼里。
孙玄最后还特意给粮库的两位老同志带了一条鱼,还有他们吃的菜也各要了一份,让年轻的小张跑着送过去了。
走出饭店时,赵德祝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
"
我家地址想清楚了来找我。
"
老人低声说道。
孙玄把纸条塞进内兜,感觉像揣了一块烧红的炭。
老人离开后,孙玄抬手看了看手表,这会离装完车时间还充裕。
“现在还有一段时间,大家可以去附近转一转,但别走远了,第一次来省里,也看看省里跟咱们县里有啥不一样的,下午三点,咱们准时在粮库门口集合。”
孙玄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好奇,三三两两地散去。
孙玄转向身边的李平和王刚,说道:“王哥,小平,咱们也去转一圈吧。”
“好啊!
早就想看看省城的样子了!”
王刚搓了搓手,眼里满是期待。
李平则腼腆地笑了笑。
省城的街道比县里宽阔许多,柏油路面平整得让人有些不适应。
来来往往的自行车铃铛声此起彼伏,偶尔还能看到一两辆锃亮的解放牌卡车呼啸而过。
路边的梧桐树已经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孙玄带着两人往供销社方向走去,一路上,李平不停地东张西望,眼神里满是惊叹:“省城就是不一样,这路、这房子,还有这么多商店……”
王刚则不时和路边摆摊的小贩搭话,打听着各种新奇玩意儿的价格。
远远地,省供销社的招牌便映入眼帘,那是一栋三层高的苏式建筑,红砖墙,绿窗框,门前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走进供销社,一股混合着布料、糖果和肥皂的香气扑面而来,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从花花绿绿的布料到崭新的搪瓷盆,从铁皮饼干盒到各种颜色的毛线。
孙玄在百货区仔细挑选着礼物,他拿起一块印着牡丹图案的手帕,想着孙母一定会喜欢;又挑了两盒水果糖,准备带给家里的孩子。
走到玩具区时,他的目光被两个拨浪鼓吸引了,“佑安和佑宁一定会喜欢,”
孙玄默默的想着。
小军毕竟大了现在玩这种玩具肯定会觉得没意思。
另一边,李平正在文具柜台前徘徊,他拿起一支钢笔,反复端详着,最终还是放下了。
犹豫再三,他选了几本练习本和几支铅笔,准备带回去给李安和李雅。
王刚则在食品区转悠,买了些散装的红糖和饼干。
“我家那口子就好这口甜的。”
他憨厚地笑着,把东西仔细包好。
当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