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臣在内四十五人,宣府、大同、辽东三镇的夜不收各十五人。”
“阵亡者共二十七人,其中锦衣卫占了二十一人。”
没想到只是派出一小队人马出塞探查,伤亡竟高达三分之一,即便有熟悉边关的夜不收带队,仍难挡草原凶险。
“王伴伴,传旨:升孙云鹤为锦衣卫指挥同知、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赐飞鱼服两套,赏银五千两,锦缎百匹。
其余出塞的缇骑每人升官两级,赏银三千两,锦缎五十匹。”
“阵亡者每人放抚恤银一千两,并从其家中挑选一名子弟承袭锦衣卫百户之职。
夜不收阵亡者也照此办理,同时将他们的家属迁入京师安置。”
家中男丁战死,若无依靠,迟早家破人亡。
边关战乱频仍,说不定哪天就再无人可依。
“臣代兄弟们谢皇上厚恩。”
“王朝辅,去请英国公、张彧、陈策、戚金,还有那个蒙古人来乾清宫,要快。”
听闻“蒙古人”
三字,孙云鹤连忙补充:
“陛下,臣在草原收服了十七名蒙古人,靠着他们才得以顺利回关。
他们部落对林丹汗极为不满,或许可用。”
蒙古各部本就分裂,尤其自隆庆年间起,与大明开通互市后,许多蒙古人已不愿再过劫掠的生活。
他们用牛羊、药材、马匹等物,换取大明的粮食、盐和银钱,所求不过是安稳度日。
“那就让他们进宫,在殿外候着。”
“你先跟朕讲讲草原如今的局势。”
孙云鹤躬身禀报:
“陛下,漠南草原上除几个大部落外,其他小部多有不满,只因林丹汗有数万骑兵,不敢公然反叛。”
“臣途中还擒获了一名蒙古信使,他说他们部已归顺我大明,这是臣从他身上搜到的信件,是写给他们千户长之子的。”
朱由校一听便知,那是阿海的人。
难怪许久没有消息,原来被孙云鹤截下了。
他打开信封,满纸蒙文,一字不识。
“王伴伴,去找上次写信的几个人,让他们各自把这封信翻译成汉语!”
朱由校不是不信任他们,而是这件事实在太过关键,不能有半点差错。
“这事你不要外传,还有收编那十七个蒙古人的事也别提。”
朱由校又和孙云鹤谈起草原上的局势,一边说着一边等英国公等人到来。
差不多等了一个时辰,人才到齐。
张彧和戚金住得近,在内城,而英国公住在城外军营,因为军中事务大多由他主持。
“好了,都随朕去内殿吧!”
陈策和戚金走进内殿,看到那座巨大的沙盘,顿时吃了一惊,没想到陛下在乾清宫竟藏了如此详细又庞大的沙盘。
英国公倒是见怪不怪,之前朱由校给了他一份图纸,他便在军营中照着做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精确度极高。
“孙云鹤,你先来讲讲,有哪里不对,大家再一起修正。”
孙云鹤将地图铺在地上,众人低头一看,只见地图上标注密密麻麻,许多较大的部落位置都清清楚楚地标了出来。
原本地图上的一些错误也被一一纠正,这已经是孙云鹤尽了全力的结果。
这还得感谢那些归顺的蒙古人,他们陪着孙云鹤在草原上转了一个月,连迁徙的时间、哪个季节去哪个地方都一一告知。
他指着地图上最大的那个标记说道:
“陛下,林丹汗在草原上建了一座城,叫察汉浩特,是他真正的都城。
他长居于此,臣曾远远看过一眼,城池规模比关内的县城还要大上几分,至于坚固程度还不清楚。”
“城中驻扎的是他的亲信部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