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会关于张洪涛案的处理通报如同一阵凛冽的寒风,瞬间吹遍了江东省的厅堂楼宇。通报中点名道姓的严厉措辞和“双开”并移送司法的雷霆手段,让许多习惯了在灰色地带游走、或心存侥幸观望的干部心头剧震。无形的压力在官场蔓延,平日里觥筹交错、高谈阔论的场面骤然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谨慎的低语和更加规范的公文往来。王磊的“立威正风”,其震慑效应开始显现。
然而,真正的风暴中心,却暂时保持着一种异样的平静。省企业家联合会秘书长吴启明,这位在商界长袖善舞、与省市官员多有往来的“社会活动家”,似乎并未受到这场风暴的直接影响。他依旧西装革履,穿梭于各种论坛、签约仪式和企业家沙龙,笑容可掬,言谈得体,甚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大谈特谈“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重要性,俨然一副顺应省委最新精神的姿态。
“磐石”指挥中心的监控屏幕上,吴启明的社交活动轨迹被清晰标注。秦岚和周正林紧盯着每一帧画面、每一段通讯记录分析报告。
“他太‘正常’了。”周正林眉头紧锁,“公开活动一切如常,通讯记录也经过精心清理,与可疑对象的联系全部切断。这反而更不正常!他在极力撇清,说明他嗅到了危险。”
“他在等。”秦岚目光锐利,“等这场风暴的表象过去,等我们放松警惕。或者,在等新的指令。‘季风’网络虽然受创,但埃琳娜被捕前那句‘真正的海洋’,意味着核心架构未必崩塌。吴启明这条线,很可能是预留的‘休眠节点’或紧急联络通道。”
国安部门的秘密侦控取得了关键性进展。技术团队对吴启明名下多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海外服务器进行了持续渗透,终于在一个极其隐蔽的加密日志片段中,捕捉到一丝痕迹——就在戴维森(陈明远)离境后第三天,吴启明的一个加密通讯节点曾短暂激活,向一个位于加勒比地区的匿名Ip发送了一段经过多重加密的、仅有数Kb大小的数据包。数据包本身内容无法破解,但其发送时间和触发机制(在戴维森安全离境后自动激活),指向性极其明确!
“这是报平安,还是传递关键信息?”王磊看着这份报告,指节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无论是什么,都证明吴启明与戴维森,或者说与‘季风’网络在境外的节点,存在着预设的、高度隐蔽的联系机制!这条线,是活的!”
他立刻做出部署:“对吴启明的监控级别提到最高!同时,启动‘b计划’:由省纪委和国安部门联合,对省企业家联合会近三年的所有重大项目、大额资金往来、尤其是涉及政府补贴和采购的环节,进行‘合规性审查’。审查组由省审计厅精干力量牵头,以‘规范商协会运行,防范廉政风险’的公开名义进驻。动作要快,声势要大,形成强大的心理压迫!目的不是立刻抓人,而是打草,看他受惊之后,蛇会往哪里窜!”
---
省科技厅“国际科研合作合规服务中心”的闭门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几乎滴出水来。孙斌、张明远以及中心的核心技术安全专家围坐一圈,屏幕上展示的正是孙斌之前发现的那份带有“技术同源性”疑点的合作方案——欧洲某知名研究机构提出的“联合数据池”计划。
“初步的‘基因’筛查结果确认了,”一位头发花白的信息安全专家指着复杂的算法结构图,“其数据融合引擎的核心模块,与我们捕获的‘季风’早期数据抓取工具‘水蛭-3型’的核心算法,在底层逻辑和关键参数设定上,相似度超过87%。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混淆和功能包装,但其技术‘血统’无法完全掩盖。”
张明远面色严峻:“这意味着,对方试图将‘季风’的技术内核,披上‘国际前沿科研合作’的华丽外衣,诱导我们的科研团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