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城那一战早已传遍街头巷尾。
十三万秦军面对五十万敌兵,硬是用血肉之躯挡住了宋军铁蹄。
那一役,尸横遍野,战火染红了天际。
最终活着回来的,不过寥寥三千。
如今听闻这老人的儿子竟也在其中,众人皆心头一震。
能活着回来的机会,几乎为零。
一位老者,儿子在铁鹰军中服役,迟疑着开口:“听说……武安那边……”
他话未说完,便停住了。
老人却哈哈一笑,声音如秋风扫过枯叶:“我知道,我知道我儿可能回不来了。”
“可那又怎样?他和万千将士一道,守住了武安城,护住了大秦的门庭!”
“哪怕他倒下了,也是挺直了脊梁倒下的!
我这把老骨头,只觉得骄傲!”
“那么多忠勇儿郎都把命留在了战场上,凭什么我家的儿子就不能?天下哪有这种道理!”
“我祖上三代从军,历经四朝,流的是秦人的血,扛的是大秦的旗!
等这小子长大,我也要送他上战场,为太子效命;等他有了儿子,照样送去,为太子的后代征战!”
“一切,都是为了大秦。”
老人的声音虽已沙哑,却字字如锤,敲在每个人心上。
他的双眼闪着光,不是泪光,而是烈火般的坚定。
那是信仰在燃烧。
他一人立于此地,却似承载了整个大秦的魂魄。
千百年来,大秦从边陲小邦一步步崛起,靠的不只是刀剑与谋略,更是千千万万如他这般百姓的赤诚之心。
他们不问生死,只问忠奸。
他们不在乎荣耀归谁,只在乎山河是否无恙。
这就是老秦人的骨血。
这就是“赳赳老秦”
的呐喊。
在场之人无不为之动容,有人低头,有人握拳,有人眼中泛起水光。
就在这时,那孩子忽然站直身子,小手叉腰,大声嚷道:“我以后也要当兵!
我要做统帅全军的大将军!”
话音未落,后脑勺就被拍了一下。
“瞎说什么!
我们大秦只有一个大将军,那就是白起!”
老人佯怒瞪眼,孩子缩了缩脖子,嘟囔道:“那……那我就当个普通将军也行……”
众人一听,忍不住笑出声来,笑声里没有讥讽,只有暖意。
正说着,远处传来金戈之声。
禁卫列队开路,一驾华贵王辇缓缓前行,身后文武随行,旌旗猎猎,仪仗庄严。
队伍浩浩荡荡,朝着咸阳城外驶去。
城外风雪未歇,街道上却早已挤满了人。
人们脚步匆匆,脸上满是笑意,目光齐刷刷望向宫门方向。
那些还在等候榜文公布的百姓虽不知生了什么,但一见到那架金纹雕饰的王辇,立刻认了出来。
那是秦王嬴政的车驾!
平日深居简出的朝中重臣此刻竟全都步行随行,这般景象极为罕见。
一位老者心生疑惑,便拦住一个正快步前行的路人问道:“出了什么事?君王怎会亲自出城?”
嬴政极少现身于市井之中。
今日不仅亲临城门,还率领百官列队而出,怎不令人心头一震?
“老人家,您还不晓得?”
那人满脸喜气,“太子扶苏得胜归来了!”
话音未落,他已转身汇入人流,奔向城外。
“扶苏要回来了?”
老者双眼骤亮,皱纹里都透着欢喜,连忙牵起身边小孙儿的手,跟着众人一同前行。
此前扶苏率军征伐宋国,大获全胜。
如今班师回朝,全城百姓纷纷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