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的局势,于宋而言已然岌岌可危,大半城池皆已易主。
然而宋民对秦军并无多少仇怨,真正令他们唾弃的,是石敬瑭。
当初扶苏借道退兵、暂息干戈的举动,早已在民间赢得赞誉无数。
加之秦军入境后严令不得扰民,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心中自然生出几分好感。
反观石敬瑭,则令人切齿。
身为宋将,先弃幽州而走,继而又背国降秦,认敌为主。
这般行径,在重忠义、尚节操的宋人眼中,可谓卑劣至极。
他的名字,如今只配被万人唾骂。
而另一人,却声名鹊起。
此人正是岳飞。
他敢于与秦结盟,率军击溃金辽联军,夺回失地,如今在十六州沦陷过半之际,独守应州,屡挫强敌。
与石敬瑭的苟且相较,岳飞的刚烈忠勇显得格外耀眼。
百姓谈及此人,无不称颂钦佩。
但朝中风向却截然不同。
赵构颁下金牌诏令已逾一月,命其撤离应州,岳飞始终未动。
先是监军王洗呈上奏章弹劾,旋即朝堂震动,御史台几乎被雪片般的参本淹没。
激起众怒的关键,正在于奏章所述之事:岳飞公然抗旨,以“将在外”
为由拒不受命。
更甚者,诸将皆随其违令!
一位监军手持帝王金牌,竟连营中一卒也无法调动。
此折一出,满朝哗然,群臣纷纷附议弹劾,声浪滔天。
议政大殿。
“陛下!
岳飞胆大包天,竟公然抗旨,理应严惩!”
“居功自傲,对圣谕视若无睹,成何体统!”
“燕云之地早已岌岌可危,他却执意不撤,实属冥顽不灵!”
“怕是胜了几仗便忘乎所以,忘了自己不过是臣子身份。”
“不堪重用!”
大殿内群情激奋,喧声四起。
赵构今日亲临朝会,文武百官纷纷起身进言,矛头一致指向岳飞。
这些如今唾沫横飞的人,正是前些时日岳飞收复失地后,争相称颂其功的那一批。
文臣的脸色比风向转得还快。
他们最擅长结党营私。
宋国历来重文轻武,文官阶层天生对武将抱有戒心,绝不容许哪位将军风头盖过朝中士大夫。
岳飞联合秦国,击退外敌,夺回故土,声望如日中天。
此前众人虽心生不满,却不敢明言。
如今局势稍变,立刻群起而攻之。
“啪——!”
一声鞭响骤然炸裂。
侍立在赵构御座旁的太监挥动静鞭,重重抽在玉石地面上,清脆刺耳,震慑全场。
众臣顿时噤声。
赵构斜倚龙椅,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位大臣的面容,语气平淡:“有话便逐个讲,别像集市叫卖般吵嚷,寡人听不清谁在说甚。”
“秦桧,你有何看法?”
所有人的视线齐刷刷落在秦桧身上。
此人宽袖垂肩,仪态从容,身为副相,外表的确令人信服。
他稳步出列,双手抱拳:“启奏陛下,岳飞违抗圣命,滞留应州,此乃大逆不敬。”
“臣恳请削其一切兵权,命其即刻返京,待审处置。”
语毕,殿内气氛陡然凝重。
革职回京……这四个字如同阴云压顶。
杨业奉召回京,暴毙途中;
潘美解甲归朝,被指谋反处死;
石敬瑭离境返都,半路投敌入秦。
这一结局仿佛带着血咒,凡沾者无一生还。
王安石眉头一皱,当即迈步而出:“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