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太监高声宣礼,一道身影缓步踏入殿内,身穿明黄色锦袍,神情略显疲惫,正是赵构。
他直走向殿内中央的龙椅,坐下后轻轻一叹:“人都来了吗?”
“都齐了,陛下。”
旁边侍立的太监低声回应。
赵构目光一扫,掠过殿中群臣,手指轻搭在座椅扶手上:“有事就奏,没事退朝。”
说完,他又打了个哈欠。
话音刚落,王安石便站出来说道:“陛下,青苗法初见成效,臣建议进入下一阶段,在多个地方同时推行。”
“市易法亦已验证可行,应广泛施行,以遏制大户操控市场,稳定国计民生。”
这两项法令,是王安石改革的核心。
尽管朝中反对声音不小,但在他坚持推动下,仍取得一定成果。
但赵构一听此言,眉头微皱:“这些事,你自己去办。”
“孤没反对,已是最大支持,你还想要什么?”
“陛下,臣……”
王安石刚想再辩,赵构已挥手打断,不给他继续开口的机会。
无奈之下,王安石只能带着不甘退回原位。
一旁的秦桧冷冷看了他一眼,眼中掠过一抹不屑。
王安石落座后,其他官员也陆续上奏,皆是积压已久的要事。
他们只敢挑那些只需赵构拍板的事项,否则他根本懒得理会。
待一位官员说完,范仲淹忽然开口:“陛下,臣有要事上奏。”
众人纷纷转头看向他。
这位掌管枢密院的重臣,向来令人敬畏。
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皆无可挑剔。
早年宋军混乱不堪,军纪败坏,正是他上任后雷霆整顿,清除腐败,提拔岳飞、韩世忠等年轻将领,组建起数支强军,才使得宋军实力大增,甚至能与秦国一较高下。
见范仲淹开口,赵构也坐直了些,语气缓和:“范卿请讲。”
“谢陛下。”
范仲淹微微拱手,直接说道:“臣所奏,是关于赵地之事。”
“两个月前,秦将白起以我国刺客行刺其公子扶苏为由,率军进驻赵地,并迅夺取数座城池。”
“目前岳飞已率军阻击,双方对峙,局势紧张,大战随时可能爆。”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赵地出了如此重大的变故,按理说早该有人上奏,为何至今才公之于众?
众臣纷纷将目光投向秦桧。
门下省掌管百官奏报,秦桧身为门下侍中,所有奏折都需经他之手,才能呈至赵构面前。
然而众人皆知赵构极少过问奏章,真正裁决的,其实是秦桧本人。
“秦桧!
你竟敢隐瞒军情!”
王安石脸色冷峻,厉声质问。
“这是欺君大罪,该诛九族!”
秦桧面色苍白,连忙将目光投向殿上的赵构,寻求庇护。
赵构轻咳一声,缓缓开口:“其实孤也有耳闻,只是未曾料到事情竟如此严重……”
殿中顿时沉默。
众人自然明白,若非赵构不在意,即便秦桧胆大包天,也不敢压下如此军情。
欧阳修眉头紧锁,沉声道:“陛下,决不能允许秦人进驻赵地,否则我宋将再无夺回的可能!”
“更何况,所谓刺客之事定是子虚乌有,不过是白起用兵的借口罢了。”
“臣请旨,调派大军进驻赵地,予以反击!”
赵地为秦宋争夺之地,十余年来战事不断。
秦与宋,皆不可能轻易放手,此乃关乎国体与尊严。
“不可轻举妄动。”
范仲淹出声反对,语气坚定。
“秦唐已然结盟,并在战马与军备上互通有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