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江城市还在薄雾中沉睡,一个重磅消息已经通过《江城晨报》的民生版块和其官方公众号,如同一滴滚油落入冷水,瞬间引爆了舆论。
《一个税务所长的“慈善”
人生——记城北税务所副所长赵金宝同志的无私奉献》
文章的标题就透着一股浓浓的、上个世纪的宣传腔调。
配图是赵金宝一张不知从哪里翻出来的、略显僵硬的工作照。
内容更是极尽溢美之词。
文章以一种现“身边英雄”
的惊喜口吻,详细“披露”
了赵金宝同志,这位战斗在税务一线的基层干部,是如何在十年间,省吃俭用,克己奉公,默默地、匿名地向“江城市见义勇为英模表彰基金会”
捐款数十次的感人事迹。
“……当我们的记者试图采访赵副所长时,他只是淳朴地摆摆手,‘这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多么高尚的情操!
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了人性的光辉……”
文章的杀伤力,不在于文笔,而在于细节。
它不仅列出了赵金宝“捐款”
的总额——三十七万八千元,一个对普通工薪阶层而言绝非小数目的数字。
更要命的是,它还精确地附上了一个表格,详细罗列了其中几笔大额“捐款”
的准确日期和金额,精确到元角分。
这篇报道,不像新闻,更像是一封公开的表扬信,一封直接递到全市人民面前的表扬信。
……
城北,金碧辉煌的“皇家一号”
洗浴中心,包厢。
城北税务所副所长赵金宝,正赤条条地趴在按摩床上,享受着两位年轻技师的服务。
他昨晚打了一夜麻将,赢了三万多,此刻正哼着小曲,惬意地眯着眼,盘算着下午去哪个楼盘看看,把这笔“闲钱”
变成钢筋水泥。
“赵所,您电话。”
一个技师把震动个不停的手机递了过来。
“谁啊,大清早的,烦不烦。”
赵金宝不耐烦地接起,是手下的一个科员。
“所长!
不好了!
您上报了!”
电话那头的声音跟见了鬼似的。
“上报?上什么报?老子又升官了?”
赵金宝乐了,翻了个身,肥硕的肚腩随之晃动。
“不是啊所长!
是《江城晨报》!
您快看手机新闻!
全……全市都知道了!”
赵金宝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挂了电话,点开新闻app,头条推送的便是那篇红得紫的报道。
只看了一眼标题,赵金宝的脑子“嗡”
的一声,仿佛被一柄重锤狠狠砸中。
他猛地从按摩床上弹了起来,因为动作太猛,差点滑倒在地。
“慈善……人生?”
他哆哆嗦嗦地点开文章,当看到那笔三十七万八千元的“捐款”
总额,尤其是看到那个精确到极点的捐款明细表时,赵金宝的脸瞬间失去了所有血色,变得比墙壁还白。
完了。
这不是表扬,这是催命符!
这笔钱是他这些年背着陈光那条线,自己搞的“外快”
。
为了给自己找条后路,也为了向那位高高在上的王局长纳一份“投名状”
,他才小心翼翼地通过几个壳子账户,把钱“捐”
进了那个基金会。
这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天知地知,他知,鬼知。
现在,他妈的全城人民都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