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信息,只说自己是一位环境研究爱好者,对家乡的河流污染感到忧心。
当他打开冷藏箱,将那些用专业密封瓶装着的、散着异样的黑色水样和淤泥样本,以及那个装着致命毒水的塑料桶放在接待台上时,接待人员和周围几位技术员的脸色都变了。
即便隔着瓶子,那股若有若无的化学恶臭,和样本呈现出的、绝不属于自然界的诡异颜色,都让这些见惯了各种污染物的专业人士感到了心惊。
“先生,您这……是从哪里取来的样本?”
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像是负责人的中年技术员忍不住问道,眼神里充满了凝重。
“青阳县,清风河。”
林渊报出地名。
中年技术员眉头紧锁,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我要做最全面的毒理分析,包括但不限于重金属、挥性有机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所有项目。
另外,加急,我需要最快拿到报告。”
林渊说着,从钱包里拿出一张银行卡,“费用不是问题。”
“好的,先生。
请您填一下委托单。”
在委托人一栏,林渊只留下了一个化名“李清”
,联系方式则是一个新办的、未经实名认证的手机号和一个加密邮箱。
办完所有手续,他支付了一笔高达五位数的检测费用。
走出检测中心时,已是中午。
刺眼的阳光照在身上,他却感到一阵自骨髓的寒意。
炸药已经埋下,现在,他需要等待一个引爆它的最佳时机。
他没有离开省城,而是在附近找了一家不起眼的商务酒店住了下来。
接下来的两天,将是至关重要的窗口期。
他不能被动等待。
在酒店房间里,林渊拉上窗帘,打开了笔记本电脑。
他要利用这段时间,把宏业化工厂和它背后的那张网,查个底朝天。
他没有动用档案局的内部系统,那会留下痕?。
他用的,是公开的商业查询平台、地方政府的公示信息、过往的新闻报道,以及他那经过【明察秋毫】和【过目不忘】强化过的大脑。
他像一个最顶尖的情报分析师,从海量的信息碎片中,寻找着蛛丝马迹。
宏业化工厂的法人代表,是一个叫孙宏业的商人。
此人是青阳县本地人,早年做建材生意起家,履历平平。
但就在五年前,他突然获得了巨额投资,一举拿下了这块地,建起了青阳县最大的化工项目。
资金来源是哪里?
林渊通过层层股权穿透,现宏业化工厂的控股方,是一家名为“江海投资”
的私募公司。
而江海投资的股东名单里,一个熟悉的名字跳了出来——赵立新。
正是当年想买走档案,陷害林渊的那个地产商。
线索,在这里第一次连上了。
林渊的精神为之一振。
他继续深挖,现赵立新只是个小股东,占股最多的,是一个叫“陈斌”
的人。
陈斌是谁?公开信息里,关于他的介绍少之又少,显得异常神秘。
林渊没有放弃,他转换思路,开始搜索副市长陈光的新闻和履历。
在一篇几年前关于江城市招商引资的旧新闻里,他看到了一张合影。
照片上,陈光正与几位企业家亲切握手,而站在他身后半个身位,笑得一脸谦卑的年轻人,正是陈斌。
报道中,陈斌的身份是“市长秘书”
。
林渊的呼吸停顿了一瞬。
他立刻交叉比对时间线,现陈斌担任陈光秘书的时间,恰好是在宏业化工厂项目上马前后。
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