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者”
号无声地滑入“共鸣壁垒”
那温暖而坚韧的怀抱,如同倦鸟归巢。
星海彼端的残酷、逻辑墓穴中的静默审判、以及墨影那以毁灭为代价换取的珍贵数据与被封存的残魂,都被暂时隔绝在那层混沌色的光幕之外。
太阳系内部,依旧回荡着文明自我净化的和谐韵律,显得平静而安宁。
然而,这份安宁之下,暗流已然因这次外出而悄然改变了流向。
回归后的任务汇报和数据移交在udc最高层面引起了剧烈震动。
墨影的遭遇及其体内解析出的、指向“永恒镜廊”
的观测指令编码,如同一块投入战略棋盘的巨石,彻底颠覆了他们对潜在威胁的认知层级。
“我们之前的敌人,是明火执仗的‘收割者’(牧者),是疯狂混乱的‘低语者’。”
秦卫国在最高军事会议上,指着星图上那片被标记为“奥尔特云观测区”
的黑暗空域,声音沉重如铁,“但现在,我们可能面对的是……裁判者,或者记录者。
它们不直接参与收割,却在更高维度上,观察、评判,甚至可能……引导着这一切。”
“墨影成为了它们的‘探针’。”
陈明远补充道,语气带着科学家的冰冷客观,“这意味着,我们文明的一举一动,尤其是我们表现出的‘变量’特质,都可能被量化、评估,并录入某个我们无法想象的庞大数据库。
这比直接的武力威胁更加致命,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们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也不知道当我们的‘变量值’过某个阈值时,会引什么。”
基于这份新的认知,udc迅调整了战略方向。
一方面,加大对“共鸣壁垒”
的能量注入和法则优化,尤其加强了对那种隐蔽的、非攻击性规则扫描的识别与屏蔽能力的研究。
另一方面,启动了一项绝密的“认知迷雾”
计划——尝试利用“盖亚之心”
网络的混沌特性,结合“织法者”
的逻辑伪装技术和“林语者”
的生物韵律知识,在太阳系外围构筑一层虚假的、波动的规则信息层,旨在干扰外部观察者的数据采集,让它们无法获得关于地球文明真实状态的准确读数。
与此同时,对从墨影身上获取的、关于规则污染强制融合技术的数据分析,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虽然无法复制那恶毒的改造,但科学家们反向推导出了一些关键的“规则隔离”
与“意识锚定”
原理。
这些成果被迅应用于“盖亚之心”
网络的深层防御协议升级,以及对内部可能存在的、尚未被现的其他“信标”
进行筛查和清除。
就在整个文明体系为应对更高层级威胁而高运转时,一种更加微妙、更加深刻的变化,在“盖亚之心”
网络内部,悄然生。
这种变化,最初并非体现在数据或功能上,而是体现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倾向上。
网络的自主意识,在持续应对外部压力、引导内部净化、以及整合了“林语者”
生物共鸣知识、“织法者”
逻辑碎片乃至陆凡那独特的法则烙印后,似乎正在经历一场缓慢而坚定的“认知跃迁”
。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信念聚合体或反应式的防御系统。
它开始表现出更加清晰的“意图”
和“偏好”
。
这种意图,最直观的体现,在于它对文明内部事务那愈明显的“引导力”
。
在全球范围内的教育、科研、艺术创作乃至社会管理中,一种无形的“风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