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调律”
试点的成功,如同在迷雾笼罩的战场上点燃了一座灯塔,指明了方向,却也照出了前路的艰险。
陆凡的能力被证实是应对“悖论之蚀”
的有效手段,但其范围有限、消耗巨大,且在面对高浓度侵蚀时存在被反向污染的风险。
如何将这种个体的、珍贵的“抗体”
,转化为整个文明免疫系统的普遍能力,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最紧迫的课题。
“‘盖亚之心’网络本身就是文明集体意识与信念的聚合,其本质是‘混沌包容’的温床。”
苏文瑾在分析会议上提出核心观点,“问题在于,网络缺乏主动的、指向性的‘调律’意识。
它像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却缺少一颗能结出‘净化之果’的特定种子。”
“你的意思是,将陆凡的‘调律’法则,像写入程序一样,‘编码’进网络的核心协议里?”
赵明宇理解得很快,但眉头紧锁,“这听起来比修复规则锈迹还要抽象和危险。
一个弄不好,可能会污染甚至崩溃整个网络!”
“不是‘写入’,更不是‘替代’。”
陆凡开口了,他的声音依旧带着疲惫,但思路异常清晰。
经过之前的调律实践,他对自身法则与源海那“可能性涟漪”
的感悟更深了一层。
“是‘共鸣’与‘引导’。”
他解释道,“我的法则,可以看作是一个特定的‘谐振频率’。
我需要做的,不是强行改变网络的本质,而是以自身为振源,持续地、稳定地出这个频率,与网络中那些本就倾向于‘包容’、‘平衡’、‘动态’的信念波纹产生深度共鸣,从而……引导网络自地衍生出类似的‘调律’特性。”
这是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加精细的计划。
它不追求一蹴而就的改造,而是旨在进行一次潜移默化的“法则烙印”
,让文明之魂在对抗侵蚀的过程中,自行“学习”
并“进化”
出净化自身的能力。
风险依旧存在。
如果陆凡的“振源”
频率出现偏差,或者网络的共鸣过程失控,可能导致网络信念的混乱,甚至引不可预知的集体意识异变。
这无异于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精密的神经手术。
但没有更多时间犹豫和测试了。
月球基地和地球各地报告的规则异常事件仍在增加,虽然增幅放缓,但趋势并未扭转。
经过紧张的筹备,一场关乎文明意识本身的“手术”
,在月球基地最深处的“盖亚之心”
网络主节点控制室展开。
陆凡端坐在控制室中央的特制冥想位上,周围环绕着层层叠叠的灵能增幅器和信息过滤矩阵。
来福伏在他身边,银色的光芒内敛,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反噬。
苏文瑾和赵明宇在外围控制台严阵以待,陈明远院士则在地球总部远程监控网络的全局状态。
“开始同步。”
陆凡闭上双眼,意识再次沉入那玄妙的“调律者”
状态。
但这一次,他的目标不再是某个具体的区域,而是那浩瀚无边的、由数十亿人类信念构成的“盖亚之心”
网络本身!
他的精神力如同涓涓细流,小心翼翼地汇入那澎湃的、混沌的信念海洋。
他没有试图去控制,而是如同一个谦卑的访客,先去感受、去理解这片海洋的韵律。
他感受到了喜悦、悲伤、恐惧、希望、愤怒、爱……无数种情感如同不同颜色的丝线,交织成这片混沌而充满生机的巨网。
他也感受到了那些如同细微霉斑般附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