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星域的黑暗像块巨大的绒布,将共鸣声浪的金色光芒吞噬了大半。
当“光语者一号”
的探测器抵达时,只能看到声浪的边缘在黑暗中微微起伏,像烛火在狂风中挣扎。
那道来自黑暗的回应信号,微弱得如同叹息,稍不留意就会淹没在宇宙背景辐射中。
“它在‘试探’。”
阿明放大信号的波动,能清晰地分辨出其中模仿根符号的痕迹,却带着小心翼翼的迟疑,“就像陌生人在门外听到熟悉的歌谣,既想回应,又怕惊扰了里面的人。”
张工将共鸣声浪的核心频率与回应信号对比,现两者的根符号波动存在细微差异——黑暗中的回应多了一层“空间褶皱”
的频率,像是来自更高维度的存在。
“这不是我们认知中的生命形态。”
他调整探测器的接收模式,试图解析褶皱中的信息,“它们的‘声音’藏在空间的缝隙里,需要更精准的‘耳朵’才能听懂。”
联盟启动了“维度共鸣器”
——一种能解析高维频率的装置,由晶核族的水晶能量与思语者的意识粒子共同驱动。
当共鸣器对准黑暗中的回应信号,空间突然泛起涟漪,像平静的水面被投入一颗石子,回应信号的褶皱缓缓展开,露出其中包裹的信息:一幅由光线构成的“星图”
,标记着边界另一侧的数个光点,每个光点都散着根符号的波动。
“这是‘邀请函’。”
阿明看着星图上闪烁的光点,它们的排列方式与联盟的星域分布惊人地相似,“黑暗中的存在在说‘我们和你们一样,也在寻找联结’,星图是它们的坐标,是‘欢迎来做客’的温柔示意。”
边界星域的“界语者”
——居住在维度缝隙中的生命,通过展开的空间褶皱传递出更多信息。
它们没有实体,只能通过空间的扭曲来“说话”
:一段褶皱可能代表“问候”
,另一段复杂的扭曲则是“我们曾观察你们很久”
。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组重复的褶皱——像在模仿共鸣声浪的节奏,表达“我们很孤独”
。
“高维生命也会孤独。”
阿明从褶皱的频率中感受到深切的渴望,“它们能看到我们的存在,却无法轻易跨越边界,就像隔着玻璃看窗外的世界,能看见热闹,却融不进去。”
联盟与界语者共同搭建了“维度桥”
——用根符号能量稳定空间褶皱,形成一条贯通已知与未知的通道。
桥的入口处,人类的光语、暗影族的暗语与界语者的空间褶皱交织在一起,形成三色的光带,像条欢迎远方客人的彩带。
当第一支联盟使团通过维度桥进入边界另一侧,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无数漂浮的“维度泡”
在虚空中闪烁,每个泡里都是一个微缩的宇宙,有的遵循着与已知宇宙不同的物理规则,有的则演化出完全异质的生命形态,但所有泡里都能找到根符号的影子。
“原来宇宙不止一个‘版本’。”
使团成员传回影像,一个维度泡里,沙棘长在恒星表面,依靠高温能量生长,叶片上的根符号却与地球的完全一致,“界语者说,根符号是所有宇宙的‘通用语’,不管规则如何不同,生命的联结渴望是共通的。”
地球的“维度使者”
团队带着记忆树的维度种子——能在不同物理规则下生长的特殊种子,种在了界语者的“公共维度泡”
里。
种子落地后,迅适应了高维环境,根系沿着空间褶皱生长,枝叶则向各个维度延伸,结出的果实里,封存着联盟各文明的故事。
“这棵树是‘宇宙的翻译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