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语者一号”
携带记忆矿抵达暗物质文明的星域时,周遭的光线突然变得扭曲——暗物质的引力场像块无形的透镜,将星光折射成奇异的弧线。
探测器外壳上的联盟标志却逆势亮起,记忆矿在特殊装置的激下,散出穿透暗物质的暖光,纹路里的味道记忆以光语形式向外扩散,像在漆黑的房间里点亮了一盏灯。
“它们在回应!”
阿明紧盯着监测屏,暗物质中浮现出无数细碎的光点,像被唤醒的星尘,正随着记忆矿的光语频率微微颤动。
这些光点组成的图案虽难以辨认,却带着明确的“好奇”
信号,“暗物质文明在用自己的方式说‘我们看到光了’。”
张工调出暗物质环境的模拟数据,现记忆矿的暖光在暗物质中会生特殊的“光语裂变”
——每种味道记忆都会分解成更细微的光粒子,比如沙棘的甜酸会变成金色的脉冲,草木的清香会化作绿色的波纹。
“这就像把故事拆成一个个字,让不懂我们语言的朋友也能慢慢读懂。”
他想起年轻时教外国人说中文,总要先从单个的字词开始。
暗物质文明的回应持续了三天。
光点从最初的零散分布,逐渐聚合成类似“味觉图谱”
的结构:一条主光带贯穿中央,像记忆矿的主纹路;两侧分支出无数细小的光丝,对应着记忆矿里的各种味道。
当光丝触碰到“草木味”
的绿色波纹时,整条光带突然泛起柔和的波动,像人露出微笑。
“它们偏爱植物文明的味道。”
阿明团队分析后得出结论,暗物质的冰冷环境中,草木的生机信号或许更能引共鸣,“就像在寒冬里,人们总会格外贪恋一丝草木的绿意。”
记忆矿在暗物质星域待了整整一个月。
期间,暗物质文明用光点“临摹”
了记忆矿上的所有纹路,从沙棘果的光语到岩石的厚重符号,每个细节都精准还原。
最后,它们将这些“临摹光纹”
凝聚成一块暗物质结晶,作为回赠送给地球——结晶在光照下会浮现出联盟各文明的味道轮廓,像幅用暗物质画的宇宙风味地图。
“这是它们的‘记忆矿’。”
张工捧着结晶的全息影像,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暗物质能量,“没有重量,却沉甸甸的,像装着一整个暗物质世界的好奇与善意。”
地球的研究者们将暗物质结晶与记忆树放在一起,奇妙的事情生了:结晶的暗物质能量渗入土壤,记忆树的根系开始出微弱的蓝光,叶片上除了原有味道的形态,竟多出了暗物质光点组成的新图案——那是暗物质文明对“温暖”
的理解,像团跳动的火焰。
扎西老人看着蓝光闪烁的树叶,笑着说:“连暗物质都知道暖的好,看来不管在哪,光和热都是顶重要的东西。”
光语博物馆专门为暗物质结晶开辟了“暗物质展厅”
。
展厅内模拟了暗物质环境的光线效果,结晶在中央悬浮,周围的屏幕循环播放着“光语者一号”
在暗物质星域的记录:扭曲的星光、记忆矿的暖光、光点汇聚的图案……一个孩子戴着特制的观测眼镜,看着结晶里的风味地图,忽然说:“原来暗物质里不是黑的,藏着这么多光。”
讲解员切换成岩石文明的厚重声线,回应道:“光从来不怕黑,就像味道从来不怕远。
再深的黑暗里,只要有一份想连接的心意,就能长出光来。”
此时,“光语者一号”
正带着暗物质结晶的样本返航,探测器的日志里新增了“暗物质光语法则”
——在极端环境下,味道记忆的光语需要更纯粹的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