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星球的光语礁石旁,水晶生物群将地球“生活展”
的光语影像转化成了流动的光河。
当挪威孩子堆雪人的画面流过时,光河泛起细碎的白光,像撒了把星星;巴西农民劳作的场景出现时,光河又染上温暖的橙黄,与雨林的光晕融为一体。
最动人的是甘肃牧民迁徙的片段——羊群的影子在光伏板光带上移动,光河突然分出无数支流,像水晶生物在模仿羊群的足迹。
“它们在学我们的生活。”
阿明盯着屏幕上的光河,忽然想起女儿第一次看见雪时,也是这样兴奋地模仿雪花飘落的样子。
他调出水晶生物的日常光语记录,现最近新增了很多与地球相关的符号:像雪人一样的三角光斑,模仿羊群的点状光带,甚至还有类似沙棘果的圆形光点。
张工翻出五十年前的田野调查视频,画面里林宇团队在甘肃向牧民学习用手势传递信号——伸出拇指代表“安全”
,手掌放平代表“休息”
。
“你看,”
他指着视频里的手势,“现在水晶生物用光斑做的‘手势’,和当年牧民的动作几乎一样。
生活的光语,从来都是相通的。”
地球的“生活光语”
开始渗透到联盟的交流中。
双星系的研究者们根据地球的“农耕光语”
,设计出了恒星光照调节系统,让行星上的作物生长周期与光语信号同步;星云文明则借鉴了人类的“节庆光语”
,在星尘聚集时用光斑拼出类似篝火的图案,庆祝新的星尘诞生。
光语博物馆的“生活体验馆”
里,游客可以体验不同文明的“日常光语”
。
在模拟恒温星球的区域,你只需做出“喝水”
的动作,水面就会浮现出水晶生物的光语回应;在双星系模拟区,调整光照强度,就能看到作物光影的变化,像在参与一场跨星球的耕种。
一个来自巴西的少年在体验馆里待了整整一天,他现无论哪个文明的光语,最终都离不开“吃、住、爱”
这三个核心。
“爷爷说,他小时候在雨林里,用树叶的影子告诉同伴‘这里有水果’,”
少年在留言本上写道,“现在水晶生物用光斑说同样的话,原来大家过日子的样子,都差不多。”
此时,“光语者一号”
传回了联盟的“生活图鉴”
——一本由各文明光语信号组成的电子画册。
其中有双星系的“恒星作息表”
,用橙蓝光斑标记日出日落;有星云的“星尘食谱”
,记录着不同星尘的能量配比;恒温星球的部分最厚,里面全是水晶生物的日常:如何用光斑呼唤同伴,如何用洋流传递“回家”
的信号,甚至还有类似“讲睡前故事”
的光语律动。
“这才是宇宙的说明书。”
阿明把画册投影在控制中心的墙上,团队成员们围在一起翻看,像在阅读一本来自远方的家庭相册。
当翻到恒温星球“育儿光语”
那页时,所有人都笑了——水晶生物父母用光斑轻轻包裹幼崽,动作像极了人类母亲的拥抱。
张工忽然提议,向联盟送一组“地球四季生活”
的光语长卷。
春天是播种的光斑律动,夏天是雷雨的光带交织,秋天是收获的光点闪烁,冬天是炉火的光晕温暖。
“让它们知道,地球的一年,是怎样被生活的光语填满的。”
当长卷抵达恒温星球时,水晶生物群用了整整三天,在海面上重现了这组光语。
它们甚至在“冬天”
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