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那个跃上车顶的战士叫阿武,是队伍里最年轻的兵。
他攥着断绳的手被勒出几道血痕,身体随着失控的直升机剧烈晃动,却死死盯着地面——那里,刚被他推开的班长正捂着流血的小腿,仰头朝他嘶吼。
“别管我!
带数据走!”
班长的吼声被螺旋桨的轰鸣撕碎,阿武却看清了他胸前口袋露出的半截u盘——那是他们冒死从废墟里抢出来的智能家居与健康医疗设备兼容性测试数据,关系到灾区临时医疗点的设备调配方案。
直升机的尾翼突然撞上残垣,机身猛地侧翻。
阿武只觉得天旋地转,却在失重的瞬间做出了本能反应:他解下腰间的备用数据袋,将u盘塞进去,咬开搭扣抛向班长的方向。
“接住!”
数据袋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恰落在班长身前。
几乎同时,直升机轰然坠地,火光冲天。
班长拖着伤腿爬过去时,只在残骸边捡到一块染血的肩章,上面刻着“阿武”
的名字。
三天后,当林宇和江诗雅带着技术团队赶到灾区临时医疗点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班长坐在帐篷里,正用那枚u盘里的数据调试设备,旁边放着那块肩章。
“这些设备得兼容灾区的应急网络,不然远程诊疗系统没法用。”
他声音沙哑,指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阿武说,你们的技术能做到。”
林宇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紧了。
他蹲下身,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接口参数,突然抬头对技术团队说:“改协议!
把我们的设备适配模块拆下来,直接接入应急网络中枢。”
江诗雅立刻补充:“我让人联系总部,调一批便携式健康监测终端过来,支持离线存储,等网络恢复再同步数据。”
忙碌到深夜时,临时医疗点的设备终于通了。
当第一个远程诊疗画面在屏幕上亮起,帐篷里爆出压抑的欢呼。
班长摩挲着肩章,突然对林宇说:“你们知道吗?阿武总说,以后要让老家的奶奶用上你们的智能医疗设备,不用再走山路看病。”
这句话像一道光,照亮了林宇的思路。
他连夜召集团队开会:“灾区的情况让我意识到,我们的技术太依赖稳定网络和标准化环境了。
但真正的需求,往往在这些‘非常规’的地方。”
他指着地图上的偏远山区,“我们应该开一套‘轻量版’系统,能适应复杂环境,甚至能用卫星信号传输数据。”
江诗雅立刻明白他的意思:“不仅是硬件,算法也要优化。
比如健康数据的边缘计算,减少对云端的依赖。”
技术团队里有人提出疑问:“可这样成本会增加,市场接受度能保证吗?”
林宇看向帐篷外闪烁的星光,那里,救援车的灯光正蜿蜒如河。
“市场不是只有城市里的高楼大厦。
当技术能在最需要的地方光,就不愁没有市场。”
他顿了顿,声音坚定,“就叫‘星火计划’吧,像阿武那样,一点微光也能燎原。”
接下来的一周,“星火计划”
在灾区落地生根。
技术团队现场改装设备,江诗雅联系的终端设备陆续送达,连之前合作的云服务提供商都主动调来了卫星通信资源。
当第一个山村医疗点用上改装后的智能设备,村医握着江诗雅的手说:“这下好了,老人的血压数据能直接传到县医院,不用再等每月一次的巡诊了。”
意外的是,这场救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合作机会。
灾区指挥部的负责人找到林宇:“你们的设备和技术太适合应急场景了。
我们正计划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