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还能套套近乎,拉拉交情,到时候好多讨点优惠。
两人互相瞪了一眼,又同时扭开头,一副“你休想甩开我”
的架势。
杨老爹看着这两位“请神容易送神难”
的贵客,也是无奈,只得退了一步:
“既如此,二位若不嫌弃,可先去老宅暂住。
那边屋子宽敞又清净,石磊他们也在,有什么事也好照应。”
这回两人倒是没再坚持挤在杨家小院。
毕竟老宅也是杨家的地盘,离得近,不怕人跑了。
于是便各自让随从去取行李,被周贵引着,往村西头的老宅去了。
一路上,两人还互相别着苗头,走得飞快,仿佛谁先到就能占到多大便宜似的。
总算送走了两尊“门神”
,杨家小院暂时恢复了清静。
但一家人的心却都没放下,晚饭桌上,气氛都有些沉闷。
刘秀芝扒拉着碗里的饭,忍不住小声嘟囔:
“这叫什么事儿啊……买卖还没做起来,倒先招来两尊大佛在家里住下了……还得管饭……”
颜氏瞪了她一眼,但也没多说,显然心里也憋着股劲儿。
吃过晚饭,收拾停当,一家人难得地全都聚在了正房屋里。
油灯昏黄的光晕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严肃和思索。
接下来要商议的,可是关乎自家生意和那两位“贵客”
能否打走的关键——定价!
元娘拿出她这些天记录的小本本(舒玉造的纸裁的),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材料的用量和大概的市价。
她秀气的眉头微蹙,轻声细气地算着:
“按现在的做法,一个面饼,大概要用上等白面一两半,鸡蛋小半个,油……炸一次油会有损耗,平均下来……再加上柴火、盐糖调料……粗粗算下来,一个面饼的成本,大概在七文到八文钱之间。”
这个数字一出来,众人都吸了口凉气。
七、八文钱!
都够买两个大肉包子了!
这成本可真不低!
舒玉正捧着水碗小口喝着,闻言却摇了摇头,放下碗,小脸上一本正经:
“阿娘,您这算法不对。”
众人都看向她。
“您只算了面和鸡蛋油这些看得见的‘物料成本’,”
舒玉伸出小手指,一项项数着,
“可做这面饼,要有人和面、擀面、切条、蒸制、油炸……这些难道不算钱吗?阿奶、周婆婆、凤儿婶子、还有新来的刘家李家婶婶姐姐们,她们的人工不是成本吗?现在咱们自家人做,好像没花钱,可若是以后量大了,供给军中或者齐叔,光靠咱们自家人手肯定不够,少不得要专门雇人来干这活。
这工钱,是不是也得算进成本里?”
她顿了顿,看着若有所思的众人,继续道:
“还有,咱们这院子、这灶房、这锅灶,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用了就会有损耗。
这些‘固定成本’,也该摊一些到每个面饼上。”
“还有,做调味粉或者酱料,也要本钱和人工。
这些都不能不算进去。
我觉得一个面饼的成本,不能只算七八文,至少得算到十文钱,才比较稳妥。”
一番话,条理清晰,考虑周全,完全不像个四岁孩子能说出来的。
屋里一时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舒玉。
尤其是杨大江、杨大川兄弟,他们惯常地里刨食,算计成本多是种子、肥料、牲口,对于“人力”
也是成本这个概念,还是头一次听得如此清晰透彻。
颜氏最先反应过来,猛地一拍大腿:
“对对对!
毛毛说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