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战场的捷报如雪片般传来,这一年是隆美尔登峰造极的一年。
蓝月收电报收得都手软了。
在东线战场陷入胶着的时刻,隆美尔带领第十五装甲师、第二十一装甲师、第九十轻装师在西线战场大放异彩。
经常以少胜多,打得英法联军吱吱跑。
英法联军根本摸不清隆美尔有多少兵力,隆美尔太善于制造假象了,经常让卡车托着树枝在沙漠里来回穿梭。
腾起大量尘土,喧嚣震天,对面英法联军一看:俺娘嘞,又来了!
飞沙走石,浓烟滚滚,天神下凡啊?
这是猪八戒来搞高翠兰了吧?太气势汹汹了!
掉头就跑,其实隆美尔起初只有1oo多辆坦克,但他利用沙漠多沙多风的气候特征制造假象,然后迂回穿插、分段包抄,搞得英法联军落荒而逃。
隆美尔来时飞沙走石,去时遮天蔽日,等你回过味儿来,他不见了。
遂称“沙漠之狐”
。
这是希特勒一手提拔的悍将,隆美尔并非传统军人家庭出身,他是教师家庭出身,跟传统意义上的普鲁士军人家庭不一样,属于半路出家,身材矮小,力气也不足,在军校时并不受重视。
后来在一战中,崭露头角,战后获得正式编制,得以留在部队中,也是普通家庭出身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典范。
再后来他撰写了《步兵攻击》一书,获得希特勒的关注,从此希特勒开始提拔他、栽培他,终于在北非战场甩出了这张王炸。
隆美尔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军事素养,打赢了就是打赢了,也不嘚瑟,也不虐待战俘,而是根据《日内瓦公约》优待战俘,你认输了,你服软了,就行了。
这玩意谁还不打败仗啊?胜败乃兵家常事,咱们都是军人,服从命令,政治责任不用咱们负,咱们就专职打仗,打完完事。
所以自古以来,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交战双方上一秒还在激战呢,下一秒停火协议来了,双方战士放下枪,越过战壕,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庆祝,相拥而泣。
军人的职责是服从命令,战争的起人才罪该万死。
所以隆美尔在敌我双方都获得了崇高的名誉。
称赞他是真正的军人。
但有两个家伙不服,一个叫巴顿,一个叫蒙哥马利。
他们忿忿不平:有这么厉害吗?我不信嗫——
待俺杀入北非战场,生擒你这只“沙漠狐狸”
。
这一年德国纳粹在波兰动了惨无人道的犹太人大屠杀,蓝月被调往波兰,督导波兰情报站点对付波兰学生起的反抗法西斯运动。
德国纳粹铁蹄下,整个欧洲在呻吟,但反抗的烈火从未熄灭。
从巨浪滔天的英吉利海鲜,到麦色金黄的法国戛纳,从广袤的挪威森林,到漫长的伏尔加河,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到希腊的雅典,各种秘密组织建立,他们与盟军保持秘密沟通,时不时地掀起反抗运动,炸铁路、扒电话线、炸弹刺杀,搞得希特勒如坐针毡。
海德里希把蓝月派往波兰,正是因为波兰的学生运动太过剧烈,德国的情报站点已忙不过来了,屡屡出错,丢掉关键信息,导致反抗烈火此起彼伏。
蓝月作为情报战线唯一的外籍少校,以卓越的情报分析能力,很快就稳住了波兰的局势。
她昼夜不歇,穿梭于各个情报战点,督导指导工作。
华沙情报府,纳粹旗帜飘扬,蓝月作为这里的情报大拿,独享一间大办公室。
咖啡都不用自己煮,有士兵专门伺候。
蓝月一身戎装,乌束髻,灰色毛料大衣,银灰色领子滚边,足踏军靴,白皙面孔,英姿飒飒,魅力四射。
她不苟言笑,一心扑在工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