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高中进士的喜讯,如同插上了翅膀,最先由顾家安排在京城专司打探消息的仆役快马加鞭送回了宁远侯府。
捷报送至顾廷烨手中时,他正在外书房与几位幕僚商议边关粮草转运事宜。
展开那封薄薄的信笺,目光扫过“顾明远”
、“二甲进士”
等字样,顾廷烨素来沉稳肃穆的脸上,不禁也掠过一丝显而易见的欣慰笑意。
他微微颔,将信笺递给身旁一位幕僚观看,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赞许:“倒是未曾料到,旁支之中,竟真出了个人才。”
那幕僚亦是机敏之人,连忙拱手笑道:“恭喜侯爷,贺喜侯爷!
顾氏家族人才辈出,实乃侯爷治家有方,门楣兴旺之兆啊!”
顾廷烨摆了摆手,语气淡然却不容置疑:“此子全凭自身勤勉,与侯府无甚干系。”
话虽如此,他眼中那份满意却是掩不住的。
一个毫无根基的旁支子弟,能凭真才实学走到这一步,无论如何,都是为顾氏一族增光添彩的事情。
他当即吩咐下去:“传话给夫人知晓。
另,命账房准备一份厚礼,以本侯的名义,送往京郊顾晗处,贺其子高中。
再,府中上下,这个月多加一份赏钱,同沾喜气。”
命令一出,侯府内院也立刻得了消息。
明兰彼时正在“绍德斋”
内整理近来的家务册子,闻听此讯,执笔的手在空中微微一顿,随即,一抹由衷的、极其舒展的笑容在她唇边绽开,那笑意从唇角蔓延至眼底,使得她整个人都焕出一种明亮的光彩。
她轻轻放下笔,长长地、舒缓地吁出了一口气,仿佛一个期盼已久、悬而未落的结果终于尘埃落定,且是如此圆满。
“好,真好。”
她低声自语,声音里充满了欣慰与感慨。
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多年前那个在家宴角落安静读书的青衫少年,想起他落第时的消沉,也想起自己那封寄予厚望的信。
如今,这颗她曾默默关注、适时给予过些许扶持的种子,终究没有辜负时光的浇灌,破土而出,亭亭秀。
这种见证一个年轻人凭借努力改变命运的喜悦,甚至比她自身获得成就更让她感到满足。
她立刻起身,对侍立在旁的丹橘吩咐道:“快去准备,选些上用的文房四宝,再开我的库房,取那对白玉镇纸,还有前儿宫里新赐下来的那匹云锦,一并备好,我要亲自去一趟京郊,向明远和他父母道贺。”
丹橘笑着应下,又道:“夫人,侯爷方才也传了话,说要备厚礼送去呢。
您看……”
明兰笑道:“侯爷是侯爷的赏,我是我的心意,并不冲突。
快去准备吧。”
当日,明兰便轻车简从,亲自去了京郊顾晗家中。
顾家那小院此刻已是门庭若市,左邻右舍、远亲近朋闻讯而来,挤满了小小的院落,人人脸上都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喜气。
顾晗夫妇见明兰亲自前来,更是激动得手足无措,便要行大礼,被明兰连忙拦住。
她拉着顾母的手,看着一旁虽努力保持镇定,但眉梢眼角皆是飞扬神采的顾明远,温言笑道:“好孩子,如今可算是得偿所愿了。
这些年,你父母为你辛苦,你也未曾懈怠,这一切,都是你们应得的。”
顾明远深深一揖,言辞恳切:“明远能有今日,多亏夫人昔日教诲与鼓励。
若非夫人当头棒喝,指点迷津,学生恐怕早已沉沦,断无今日。
此恩此德,明远没齿难忘。”
明兰欣慰地点头:“是你自己立得住。
望你日后在朝为官,能不忘初心,持身以正,方不负这一身才学与今日之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