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明兰的提醒,顾廷烨在处理政务时更加谨慎,尤其是对经手的军队相关事宜,核查得愈仔细,几乎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
同时,他也暗中调动了绝对可靠的人手,秘密关注着刘侍郎以及其关联人员的动向。
果然,对方见在正规程序上难以抓到顾廷烨的把柄,便开始施展更阴险的伎俩。
几日后的一个清晨,一份密奏如同毒蛇出洞,悄无声息地递到了太后和几位辅政大臣的案头。
奏章内容骇人听闻,直指顾廷烨在先前掌管京畿防务时,利用职权,暗中克扣军饷、倒卖军粮,中饱私囊,并罗列了几条看似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涉及金额,甚至还有两个所谓“人证”
的模糊指认。
奏章写得极具煽动性,将顾廷烨描绘成一个仗着军功和圣宠、贪婪无度的国之蛀虫。
消息一出,朝野震动。
虽然辅政大臣们暂时将奏章压了下来,未让其公开流传,但暗地里已是谣言四起。
克扣军饷、倒卖军粮,这是最能激起文武百官和平民百姓愤慨的罪名,一旦坐实,不仅顾廷烨身败名裂,就连整个辅政团队的威信都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御史台几位素来与顾廷烨不睦的言官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开始摩拳擦掌,准备上本弹劾。
就连一向支持顾廷烨的韩辅,面色也异常凝重,私下召见他时,语气沉重地询问究竟。
顾廷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恶意构陷,心中怒极,反而异常冷静。
他知道,这是对方图穷匕见的杀招。
“纯属污蔑!”
顾廷烨斩钉截铁地对韩琦及另外两位辅政道,“臣麾下将士的粮饷放,每一笔皆有据可查,账目清晰,经手人员众多,绝无克扣可能!
至于倒卖军粮,更是无稽之谈!
京畿大仓守卫森严,出库入库手续繁琐,岂是臣一人所能操纵?此奏章所言时间地点模糊,所谓人证更是藏头露尾,分明是恶意构陷,请韩公明察!”
话虽如此,但对方既然敢抛出这样的指控,必然是做了一定的准备,绝不会空口白话。
关键在于那些所谓的“证据”
和“人证”
。
顾廷烨回到府中,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明兰早已通过自己的渠道听到了风声,迎上来,眼中满是担忧,却并未慌乱。
“他们果然动手了。”
明兰沉声道,“罪名如此恶毒,这是要置你于死地。”
“跳梁小丑罢了。”
顾廷烨冷笑,但紧握的拳头显示他内心的不平静,“只是这盆脏水泼上来,即便最终查明是诬告,于声名也是极大损害。”
尤其是在这辅政初期的关键时刻,威信受损,后续推行政策将步履维艰。
“账目!
关键是账目和经手人!”
明兰思路清晰地分析,“他们敢诬告,定然在账目上做了手脚,或者买通了某个关键环节的小吏作伪证。
夫君,你立刻派人,不,你必须亲自安排绝对可靠的心腹,暗中控制住所有可能接触京畿粮饷账目和仓储管理的底层官吏,尤其是那些可能被收买或胁迫的!
绝不能让他们‘被自杀’或‘被失踪’!”
顾廷烨眼神一凛,立刻明白了明兰的意思。
对方既然造假,必然要灭口或让关键证人改口,以坐实罪名。
他立刻唤来石铿,低声吩咐下去,命令以最隐蔽最快的方式执行。
“还有,”
明兰继续道,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等隐秘财务勾当,诬告者即便能伪造账目,但巨额银钱或粮食的流向,不可能毫无痕迹。
他们用来收买人证、构陷于你的钱财,从何而来?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