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园书房内那场无声的审判,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其掀起的滔天巨浪,瞬间席卷了整个宁远侯府的关系网,并以惊人的度向汴京的勋贵圈层扩散。
顾七爷被软禁、家产查抄、儿子被扭送京兆府、全家被剥夺依附资格的消息最先引爆了议论。
曾经仗着侯府势力在城南一带耀武扬威的顾七一家,瞬间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神。
京兆府得了宁远侯府的明确态度,再无顾忌,顾七之子顾成栋强占民田、殴伤良民的案子被火重审,人证物证俱全,判了个流徙千里!
顾七爷本人虽未被移送官府,但失去所有产业和侯府庇护,又背负着教子无方的恶名,昔日门庭若市的别院,如今门可罗雀,彻底败落。
其下场之惨,令所有旁支胆寒。
紧接着,顾九姑母被移交开封府、公告宗祠、逐出族谱的消息,更是如同一道惊雷!
开封府得了明兰移交的如山铁证——那些沾着人命的印子钱借据、苦主血泪控诉的状纸、以及与胥吏勾结的书信,立刻升堂问案。
公堂之上,顾九姑母再如何撒泼哭喊、攀咬侯府也无人理会。
铁证面前,她放印子钱逼死人命、倚仗势力横行不法的罪行被坐实,判了个斩监候!
只待秋后处决!
而她被逐出顾氏族谱的消息传开,其娘家(秦家分支)唯恐受牵连,立刻表声明与其断绝关系。
曾经在城南呼风唤雨的“九姑奶奶”
,转眼间成了人人喊打的阶下囚、宗族弃儿,下场之凄惨,令人不寒而栗!
相比之下,顾五太爷“仅仅”
被勒令退还巨额赃银、闭门思过、产业被代管,竟显得“幸运”
了许多。
然而,对于这位习惯了养尊处优、倚老卖老的老太爷而言,退还近四千两白银无异于剜心割肉,几乎掏空了他大半辈子的积蓄。
闭门思过的命令更是将他彻底与外界隔绝,失去了呼朋引伴、受人奉承的乐趣,如同被拔了毛的老凤凰,只能在自己那日渐冷清的宅邸里唉声叹气,迅衰老下去。
其境遇,足以让那些同样有贪墨前科、却尚未被揪出的旁支心惊肉跳,连夜筹钱补窟窿。
这三家下场各异的处置,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大戏,在顾氏旁支乃至整个汴京上层社会中,清晰地传递出宁远侯府新任女主人的意志:
逾越底线、祸害百姓者,如顾九,国法族规并惩,死路一条!
纵容子弟、败坏门风者,如顾七,剥夺一切,身败名裂!
贪墨公产、倚老卖老者,如顾五,虽留体面,亦必严惩,追赃到底,绝不姑息!
雷霆手段与精准量刑并存,恩威并施,法理昭彰!
杀鸡儆猴,效果立竿见影。
那些原本还抱着侥幸心理、或是对明兰立下的规矩阳奉阴违的旁支,瞬间被这血淋淋的前车之鉴吓破了胆。
顾五太爷退还赃银的第十日,澄园账房的门槛几乎被踏破!
数位旁支主事人,或亲自前来,或派心腹管事,带着沉甸甸的银箱,满脸堆笑(实则心惊胆战)地找到常青,主动坦白自己过去几年在公中账目上“不小心”
多支取的银两,并连本带利地退了回来。
言辞恳切,态度谦卑,与前些日子在花厅的嘴脸判若两人。
更有甚者,城南一家与顾九姑母“济善堂”
有过些许不清不楚勾连的旁支,家主连夜带着厚礼求到澄园门外,痛哭流涕地表示自己是被蒙蔽,现已与顾九彻底割席,并奉上大笔“捐资”
,恳请侯夫人高抬贵手,给条生路。
其惶惶不可终日之态,令人咋舌。
一时间,依附宁远侯府的顾氏旁支风气为之一肃!
那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