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盛家那位历经风雨、慈爱睿智的老太太,即将迎来她的八十大寿。
八十高寿,在这世间已是难得的福气,堪称“人瑞”
。
对于盛家而言,这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喜事、盛事。
老太太不仅是盛家的定海神针,更是连接着盛家过往荣耀与未来希望的象征。
她的健康长寿,在子孙们看来,便是家族最大的福气。
消息最早是从宥阳传出的。
明兰与顾廷烨商议,老太太的大寿,必要好生操办,不仅要办得热闹风光,更要办得贴心体面,让老人家真正感受到儿孙绕膝、福寿安康的喜悦。
“祖母年事已高,不喜过于喧闹,但八十大寿非同小可,是盛家的大体面,也是我们做儿孙的心意。”
明兰倚在窗边,手中拿着一份初步拟定的章程,对顾廷烨道,“我的意思,寿宴还是在京城老宅办最为妥当。
那里地方宽敞,亲戚旧交也多,祖母住着也习惯。
我们提前些日子进京,帮着母亲一起张罗。”
顾廷烨自是赞同:“这是自然。
老人家辛苦一辈子,如今儿孙皆有出息,正该好好热闹一番,让她老人家高兴高兴。
需要什么,你尽管吩咐下去,不必计较花费。
银钱、人手,府里全力支应。”
得了丈夫的支持,明兰便立刻行动起来。
她先是修书一封,快马送至京城盛府,与父亲盛纮和主理中馈的王氏(虽华兰归家,但王氏仍是名义上的主母)商议。
信中详细说明了欲为祖母大办寿宴的打算,并询问老宅修缮、宾客名单等事宜。
盛纮接到信,亦是高度重视。
他如今官途平稳,儿女姻缘大多美满,尤其是长柏在朝中地位日重,顾家更是权势煊赫,正需借此机会彰显盛家门楣,巩固人际关系。
他立刻回信,极力赞成,并表示京中老宅他会派人提前修缮布置,一应费用由公中出大头,其余细节交由明兰和王氏共同操持。
王氏虽有时糊涂,但在这种关乎家族体面的大事上却毫不含糊,更何况这也是她彰显自己盛家女主人体面的好机会。
她很快回信,与明兰细细商量起来,信中充满了干劲。
于是,一场围绕盛老太太八十大寿的筹备工作,在宥阳和京城两地同时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明兰在宥阳坐镇指挥。
她先是召来了府中大管家和几位得力的管事妈妈,将筹备事宜分门别类,一一交代下去。
“寿礼要精心准备,既要贵重显心意,又要合祖母的喜好。
我记得库房里有一尊上好的羊脂白玉观音像,祖母礼佛,这个正合适。
再备下江南进贡的云锦、软烟罗各二十匹,给祖母做新衣裳。
还有长白山的老参、南海的珍珠、外藩的象牙席……都挑顶好的备下。”
明兰细细吩咐,管家躬身应下,飞快地记录着。
“寿宴的食材也要早早预定。
山珍海味,时鲜瓜果,都要最新鲜最好的。
从宥阳带几个得力厨娘进京,再在京中请几位名厨,南北菜式都要有,务必精致可口。
酒水就用府里窖藏的三十年女儿红和新酿的菊花酒。”
“宾客的名单我和父亲、母亲已初步拟定。”
明兰拿出厚厚一叠信笺,“盛家各房亲戚、父亲与兄长在朝中的同僚好友、顾家旧部亲眷、还有与祖母有旧交的几户老亲……都要送到。
请柬要用泥金帖子,请最好的工匠刻印,措辞要恭敬诚挚。
此事交由外院管事负责,务必亲自送到各府,不得有误。”
“至于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