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光线透过高窗,落在光洁的金砖地面上。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气息。
正对着门的紫檀木御案后,楚皇南山玉端坐其上,已换上了正式的明黄龙袍,虽面容依旧带着一丝倦色,但帝王的威仪已然尽显。
下方,左右分列着数人。
左手边位,便是天策将军吕连杰,他身着紫色朝服,面色沉静,目光与李长风接触时,几不可察地微微颔。
吕连杰下,是一位年约六旬、面容清癯、目光锐利的老者,身着一品仙鹤补子朝服,乃是文臣之——左宰相文仲卿。
此人三朝元老,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在楚国文官体系中威望极高。
右手边位,则是一位身材微胖、面白无须、嘴角似乎总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笑意的中年官员,乃是右宰相张世谦。
他与文仲卿素来政见不合,善于揣摩上意,经营关系,是朝中有名的“笑面虎”
。
张世谦身旁,坐着一位身形魁梧、面色黝黑、虎目含威的戎装老者,正是兵部尚书武承嗣。
他乃是行伍出身,身上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杀伐之气,此刻正半眯着眼睛,打量着进来的李长风,目光中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与……一丝轻蔑。
除了吕连杰,其余三人见到李长风,神色间并未有多少变化,显然只将他视为寻常的乾国求和使者,甚至那兵部尚书武承嗣的鼻腔里,几不可闻地轻哼了一声。
“乾国特使李长风,参见楚皇陛下。”
李长风上前几步,依照使臣之礼,躬身行礼,依旧未跪。
南山玉抬手虚扶:“李特使平身,赐座。”
内侍搬来一个绣墩,放在几位大臣的下位置。
李长风道谢后从容坐下,腰背挺直,目光平静地迎向那几道投射过来的、含义各异的目光。
“李特使,”
南山玉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今日召你前来,与朕的几位股肱之臣一同议事,便是想听听,你乾国对于如今边境局势,有何看法,又带来了何种条件?”
不等李长风回答,兵部尚书武承嗣便率先声,他声音洪亮,带着武将特有的直率,或者说,是毫不客气的质疑:“陛下,臣以为,此事并无太多可议之处!
乾国如今内忧外患,北境西境烽烟四起,八大藩王蠢蠢欲动,朝中太子与二皇子争权夺利,国力空虚至此,正是我大楚天兵收复北境三州及西岭关外故土,一雪前耻的千载良机!”
他虎目炯炯,看向李长风,语气带着几分嘲讽:“李特使,你们乾国皇帝派你前来,莫非是以为,仅凭几句空口白话,就能让我百万雄师按兵不动?岂不是痴人说梦!”
左宰相文仲卿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缓缓接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武尚书话虽直白,却也在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乾楚世仇,非一日之寒。
如今强弱之势已然逆转,趁其病,取其命,方是强国之道。
若此时不取,待乾国缓过气来,必成我大楚心腹之患。
至于议和……”
他顿了顿,目光淡淡扫过李长风,“不过是弱者的缓兵之计罢了。
李特使,若乾国真有诚意,不妨说说,能拿出什么实际的东西,来换我大楚罢兵?”
右宰相张世谦脸上依旧挂着那公式化的笑容,语气却同样咄咄逼人:“文相所言极是。
李特使,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若贵国只是派你前来陈述利害,而无切实让步,恐怕今日之议,难以有什么结果。”
他虽笑着,眼神里却无半分暖意。
一时间,御书房内主战之声高涨,气氛凝重,几乎一边倒地压向李长风。
三位重臣言语之间,已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