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码头。
“号外!
号外!
惊天大捷!
山东抗日同盟军奇袭济南机场!
炸毁鬼子飞机六十余架!
消灭日寇
8oo余人!”
衣衫褴褛的报童挥舞着油墨未干的报纸,稚嫩的嗓音在潮湿寒冷的空气中炸开,瞬间点燃了码头的死寂。
扛着行李的苦力停下脚步,穿着长衫的先生推了推眼镜,匆匆的行人猛地转身。
“给我一份!”
“快!
拿来看看!”
“济南机场?真的假的?!”
铜板叮当落入报童的破铁罐。
无数双手急切地展开报纸,头版巨大的黑体字冲击着每一双眼睛:“沂蒙铁拳捣敌巢,济南机场化飞灰!
附图。”
配图虽模糊,但燃烧的飞机残骸和那面显眼的旭日旗轮廓,如同强心针注入胸膛。
死水般的山城,骤然爆出压抑已久的声浪!
“老天爷开眼啊!”
“炸得好!
炸得好!
让鬼子也尝尝挨炸的滋味!”
“同盟军!
好样的!”
一个须皆白的老者,颤抖着手抚摸着报纸上那面被缴获的鬼子军旗照片,浑浊的老泪滚落,砸在粗糙的纸面上:“看见没…看见没…咱们的旗…也有插在鬼子头上的时候了!”
周围的人红了眼眶,用力点头,攥紧了拳头。
北平,东安市场旁一家不起眼的茶馆。
厚重的窗帘遮蔽了大部分光线。
角落里,一位穿着半旧阴丹士林旗袍的女学生,飞快地扫过一份叠藏在《论语》书页里的报纸摘要,手指因激动而微微抖。
她猛地抬起头,看向同桌的几位同伴,嘴唇无声地翕动,用口型传递着惊雷般的消息:“济南…机场…全毁…鬼子被歼八百多…”
同伴们瞬间瞪大了眼睛,呼吸急促起来,彼此交换着难以置信又狂喜的目光。
其中一个猛地端起早已凉透的咖啡,仰头一饮而尽,杯底重重顿在桌上,出沉闷却有力的声响。
无需言语,希望的火种在死寂的沦陷区悄然复燃。
上海,霞飞路。
“号外!
号外!
华北大捷!
济南日寇空军基地遭毁灭性打击!”
法租界的报童用上海话和国语交替叫卖,声音穿透了弄堂的阴霾。
穿着考究的市民、黄包车夫、甚至巡逻的租界巡捕,都忍不住驻足购买。
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站在街灯下匆匆浏览,镜片后的眼睛猛地亮起精光,嘴角难以抑制地上扬,低声对身旁的友人道:“山东…有真豪杰!
此等战绩,壮我国威!”
消息如同燎原之火,席卷全国。
蒙阴县城,抗日同盟军指挥部。
土墙灰瓦,简陋却肃然。
“萧司令,115师转重庆委员长嘉奖令到!”
通讯员递上一纸电文,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光彩。
萧然接过,目光快扫过。
电文措辞热情洋溢,盛赞“抗日同盟军英勇果敢,建此殊勋,实乃民族楷模”
,特授予萧然青天白日勋章一枚,并拨银元一万,以资激励……。
末尾,委婉提及“望萧司令得暇,赴渝一行,蒋公渴盼晤面,共商国是,整编事宜亦可面议”
。
“勋章…银元一万…”
萧然将电文放在桌上,手指轻轻敲了敲,“告诉师部,嘉奖令收到,感谢委员长。
至于去重庆…”
他嘴角勾起一丝难以捉摸的弧度,“就说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