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旅紧急集合!
一级战备!
目标风云山!
快!
快!
快!
跑步前进!”
四千人的队伍迅拉出驻地,动作虽经训练力求隐蔽,但如此规模的调动,在初冬空旷的原野上,依然带起了难以完全遮掩的烟尘。
远处,日军莒县外围观察哨的望远镜镜片,冷冷地捕捉到了这股异乎寻常的大规模运动。
老溶洞口,李振彪的野战连率先赶到。
萧然正站在洞口,指着洞内堆积如山的物资和洞外山谷里覆盖着厚重绿色帆布的钢铁巨兽——那是排列整齐的卡车和大炮。
“李连长!
来得正好!”
萧然迎上去,语飞快,“时间紧迫,先挑你们最急需、最能立刻形成战斗力的搬走!
藏到你们山上基地!”
他目光扫过队伍,“会开车的战士,出列!”
队伍里呼啦啦站出来七八十人,多是以前在东北军或川军里摸过方向盘、摆弄过引擎的老兵。
“好!”
萧然走到一排盖着帆布的三轮摩托和小四轮农用车前,一把掀开帆布,“看仔细!
这是‘征途’三轮摩托,这是山地摩托,这是‘铁牛’小四轮!
这是油门,这是离合,这是档位…刹车在这儿!
动!”
他跨上一辆山地摩托,引擎轰鸣起来,灵巧地示范着前进、急转。
“谁来试试?”
几个胆大的战士上前,在萧然简明的指点下,虽然动作略显笨拙,但很快掌握了要领。
一人会,十人看,不到半小时,这七八十人基本都能操控这些铁家伙了。
“立刻行动!”
萧然果断下令,“山地摩托,骑走一百辆!
征途三轮摩托,开走一百辆!
铁牛小四轮,也开走一百辆!
目标,风云山半山腰那个巨型溶洞!
隐蔽存放!
这是你们今后机动、运输、突袭的快力量!”
他转向李振彪,指着溶洞深处,“洞里的,81杠突击步枪,装小四轮上,立刻运走一千支!
56式班用机枪,按你们现有编制翻倍配足1oo挺!
配套弹药先搬够支撑高强度作战三天的量!
防弹衣,拿走一千件!
现役丛林迷彩服五百套,软底军用作战靴三百双,呢子将军大衣十件!
压缩饼干,搬走三千箱!
这东西野战携带最方便!
柴油、汽油,各搬五百吨,同样藏进山腰溶洞!
军用数字电台拿两部!
动作要快!
教导旅的大部队说话就到!”
命令一下,野战连和刚学会开车的战士立刻化身高效搬运工。
小四轮突突地冒着青烟,驮着成箱的步枪、弹药、饼干冲上山道。
战士们肩扛手抬,喊着号子将沉重的油桶滚上驴车或直接推上三轮车斗。
溶洞内外一片热火朝天却又井然有序,展现出这些老兵的军事素养。
当最后一辆满载汽油桶的小四轮消失在崎岖山道拐弯处时,山谷入口传来了密集却带着明显疲惫的脚步声和喘息声。
聂帅和孙继先带着教导旅四千战士,风尘仆仆、汗透重衣地赶到了。
长途急行军几十公里,战士们个个面色黄,嘴唇干裂起皮,身上破旧的灰色或土黄色棉袄补丁摞着补丁,脚下的草鞋甚至布鞋磨得露出了脚趾和脚后跟。
只有肩上背着的步枪——少量缴获的歪把子机枪、王八盒子手枪、三八式步枪算是好的,更多的是膛线早已磨平的老套筒、汉阳造——和腰间那空瘪得几乎贴身的子弹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