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里支付高额的咨询费,并配套一个由本地优秀青年工程师和技术干部组成的助手团队,全程跟进学习。
项目启动不久,就取得了关键进展,企业兴奋不已。
但省长张悦铭看着财政厅报上来的巨额咨询费用清单,皱紧了眉头。
他找到胡步云:“步云书记,柔性引才的思路我同意,效果也看到了。
但是这个成本是不是太高了?院士团队来一周,费用够我们引进好几个全职博士了。
而且,这种合作模式,知识产权归属、后续效益如何评估?钱要花在刀刃上啊。”
胡步云知道张悦铭的担忧有道理,解释道:“悦铭省长,账不能这么算。
全职引进一个顶尖团队,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实验室建设,哪个不是天文数字?而且人家愿不愿意来还是问题。
现在这种柔性方式,看似单次费用高,但总成本低,见效快,而且我们是冲着解决问题去的,解决了这个卡脖子问题,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
知识产权可以事先约定共享。
这是一种投资,不是消费。”
张悦铭沉吟片刻:“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财政压力确实大。
这样吧,步云书记,这类项目,以后上马前,能不能请第三方做一个更详细的投入产出评估和风险论证?政府的钱,每一笔都要经得起审计和追问。”
“可以,这是应该的。”
胡步云点头同意。
他知道,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同角度的质疑和制衡,本身也是确保改革不跑偏的必要约束。
几项改革措施推行下来,北川省的官场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表面上看,胡步云强势推动,李国明雷厉风行,取得了不少突破,也得到了苏永强原则上的支持和张悦铭有限的配合。
但水面之下,各种不满和阻力正在悄然汇聚。
“揭榜挂帅”
动了太多人的奶酪,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潜规则;“回溯考核”
让不少“太平官”
寝食难安;“柔性引智”
的高额花费也让务实派官员心里嘀咕。
一些对胡步云不满的力量,开始暗中串联。
他们不敢直接挑战胡步云的权威,便把矛头对准了急先锋李国明和上官芸。
关于李国明“拉帮结派”
、“急于表现”
、“不尊重老同志”
的议论悄然传播。
上官芸的纪委工作也被挑剔“过于激进”
、“不教而诛”
,甚至有人翻出她在建安市任政法委书记的丈夫马非,影射马非在建安市存在生活作风问题,与几名女性警察关系不清不楚。
这些风言风语,自然也传到了苏永强那里。
苏永强再次把胡步云请到办公室,这次语气更加语重心长:“步云啊,最近听到不少反映。
改革要搞,但队伍稳定也很重要。
国明同志和上官芸同志工作很努力,成绩有目共睹,但有时候方式方法是不是可以更柔和一些?要注意团结大多数啊。
尤其是国明同志,刚来不久,根基尚浅,树敌太多,对他本人和工作都不利。”
胡步云听出了苏永强的敲打之意,也知道这是很多人的共同看法。
他沉吟了一下,说:“苏书记,您提醒得对。
我会和他们谈,注意工作方法。
但是,改革进入深水区,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有些时候,不得罪人,就办不成事。
北川的沉疴积弊,不是温良恭俭让就能解决的。
这个恶人,总得有人来做。”
苏永强看着胡步云,知道这个年轻的搭档意志坚定,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