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再顺势增补编制也不迟。
他心里自有一番精明盘算,按每家生十个孩子、其中五个男孩能闯过考核来算,第二代快应队战士便能达到十六万之众。
这数字看着惊人,但大明疆域广袤无垠,东抵沧海、西至流沙、南接瘴岭、北达寒漠,如今新设的州府又日渐增多,真要分派下去戍守边疆、驰援内陆、平定乱局,这些人手未必够用。
只是朱有建只顾着畅想着二代战士的规模,倒忘了往后还有三代、四代、五代……
真要是按这势头滚雪球般发展,百年后快应队人数怕是要涨到几千万,到时候粮草供给、营区安置、跨区域调度,桩桩都是棘手难题。
但他也不甚在意,毕竟那是百年后的遥远光景,他总不能活上一百多岁亲眼见证,这些麻烦事,自有后世的皇帝去头疼谋划,与他这个开脉之君无关。
有了专属字谱,快应队战士彼此间便极易辨认,只需报上字辈,便能知晓对方的辈分与入队批次,亲疏远近一目了然。
这份字谱是皇帝对他们的官方认证,是文官武将都艳羡不来的专属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时刻提醒着他们身为皇家亲军的使命——
守国门、护生民、安社稷。
有奖励自然就有对应的严惩。
快应队战士若触犯律法、犯下通敌叛国、残害百姓等重罪,不仅会被当即革除军籍、开除出队,朝廷还会收回其字辈谱名,从功勋册上彻底抹去其姓名;
就连家族后代,也会被永久剥夺进入快应队的资格,再也无缘成为这支荣耀劲旅的新成员,相当于断了家族的荣耀传承之路。
自今日起,快应队战士正式获得进入生陵功勋台的资格。
往后每完成一项任务,便能按功绩高低斩获相应功勋分——
小到护送物资、平息叛乱,大到收复失地、大破敌军,皆有明确的功勋标准。
这功勋分是实打实的荣耀凭证,不仅能在功勋台刻名留史,更能兑换田产、减免赋税、为家人谋求实职优待,是真正能让他们光宗耀祖的正途,比任何虚衔都更能慰藉将士之心。
令三万三千余名快应队战士不禁高唱大明战歌,为这份荣耀抒发激动的情绪,战歌音调高昂,引起观众的迎合,如汪洋卷浪拍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