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射法始于太宗淳化三年,这次在李谘手里完善推行。但是必须指出,当年贴射法受到当时江南一带巨大的阻扰和反对,最终无疾而终。
现在刚推行,又受到巨大的阻扰。
在贴射法之前推行的是折中法,即不同产品之间进行相互的折价用以兑换,当时的折中法具体为商人运粮草于边塞下,按照运输距离的长短折算价格,接受粮草的机构发给商人凭证到京师去换取钱财,或者到江淮荆湖地区换取等价的茶盐。
这些未触及到生产和收购环节,水分就非常的大。
而贴射法就触及到收购环节,这就像在菜市场买菜的采购人员,油水非常的大。
“触犯到了某些人的利益吗?”杨宗谨一阵头疼,这可比查案难多了。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萧笑道,“恰恰是因为元一盟势力庞大,又掌握了江南不少的税收,据说已经有些别的心思。但是总坛和分坛具体在哪里,没有眉目。”
杨宗谨道:“这样说的话,我就明白了。”
车队原路返回以前的小镇,再从小镇往南而行,直奔江宁。
到某个无名小镇,赶上天色变暗,就在那里暂时歇脚。
晚上,杨宗谨借着烛光看江南一带的地图。上面画的的线路用细线标注为小道,而粗线则表示大道。
虽不十分准确,却有八分准确。
李媗之端着茶前来,看到杨宗谨手里的地图,笑道:“夫君在老地图的基础上,绘制这样一幅地图,所为何事?”
杨宗谨放下地图,接过李媗之递来的茶,笑道:“我尝试着站在敌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
“哦?愿闻其详。”
“这分坛和总坛的设立各有章法,总坛就不说了。只说分坛,既然是笼络茶农的人设立,那么这个人一定有商业头脑。他就会把自己的分坛设在各个要道,这样不仅有利于直接控制茶市,还能随时有别的动作。”
杨宗谨在地图上用毛笔,标注出一个个小点。其中江鱼镇就处在大湖边上,又是陆地枢纽,也就赫然在列。
李媗之看过之后,豁然开朗。
“是呢。这样已标注,就一清二楚了。虽然只是推测,却已经很对得起我们最近的收获。”李媗之赞道。
杨宗谨心里一阵得意,还是很谦虚的道:“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呢?”
“第二,用我的思维推断对手的套路,最近组织茶农不摘茶,完全是自私自利的行为。甚至可以说,主意十分歹毒。”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