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如牲畜一样,用绳子串着往北方驱赶;帝姬妃嫔,被人轮番凌辱,黄河两岸哭嚎遍野,白骨露于野!
更会想起,在史书上他和他的父祖的陵寝被金兵挖开。
棺椁被金兵打开,尸骨被丢的到处都是,被野狗叼着到处跑的那些文字。
于是,念头再无法通达,也再躺平摆烂不得。
只能硬着头皮,壮着胆子,小心翼翼的开始一点点的改革。
带着这些想法,赵煦振作起来。
“杨卿……”他站起来,走到那沙盘前,说道:“卿的意思,朕知道了……”
“凿郓州西至临清运河,以通御河……”
赵煦的手在沙盘上轻点着。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郓州,现代叫东平,临清则在现代聊平西北,御河从中过。
所谓御河,就是春秋的白沟,隋的永济渠,准确的说,应该是这条古老运河的南段。
大宋立国后,因此河承担着向河北转运粮草、甲械、兵马的重任,太祖、太宗北伐之时,多赖此河转般粮草、甲械。
故此,被称为御河。
但,庆历八年,黄河决口于商胡口,向北涌向大名府,并在大名府下游入海。
嘉佑五年,刚刚稳定下来的大名府河段,再次发生决口。
汹涌的黄河水,从魏县决口,冲出一条宽两百尺的新河道。
这就是二股河的由来!
而两这次决口,都让黄河,一度夺御河河道。
尽管后来洪水退去,但留下的泥沙,却改变了御河的航运能力。
从那以后,御河的通航能力就大不如前。
到得现在,已经很难承担大规模的军事运输责任。
朝廷每年通过御河向河北转运的粮草甲械数量,被限制在一百万石(斛)内。
朝廷屡次疏浚,都难全其功,只能勉强维持。
究其原因,在于现在的御河水源,只有一个——位于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境内的百泉水。
百泉水少,自然无法冲走黄河泛滥时留在河道的泥沙。
只能靠着每年冬季枯水时节,进行人力疏浚、清淤。
但,庆历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