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舜臣的小使臣远去的身影。
吕惠卿砸吧了一下嘴巴。
“此子,莫非不止有些运道……甚至还有些福气?”
一个四年前的禁军大头兵,在四年中,就连续打破行伍士卒的天花板。
一路从亲兵走到不入流武臣,然后又在战争中乘风而起,依靠战功,一路跳到小使臣的顶端。
这或许能用运气解释。
但,其神射之术,被天子听说,还记到了御前的屏风上。
甚至,还让天子特别降下指挥,要求他到任后培养一下,提兵提拔。
这就已不能用单纯的运气解释了。
方才,此人面对自己这个经略相公亲自招揽,却没有昏头立刻答应。
反而结巴起来。
无论他是真的懵了,还是心中不敢。
这都说明了他,确实是有些福气在身上的——换一般人面对一路大帅的招揽,哪里会犹豫?
可,这样一来,即使不会得罪向家,至少也会失去向家的扶持。
但此人这一结巴,却在向家面前大大加分!
向家人只要不傻,就会加注!
外戚,当然需要在军中有人。
但又不能太亲密——太亲密了,宫里面就会犯嘀咕。
所以,有些香火情,有些恩义就够了。
想到这里,吕惠卿就对着不远处的李夔招手:“斯和啊……去问问看,普济怀恩大师那边如何了?”
“诺……”李夔领命而去。
没多久,他就回来禀报:“上禀恩相,普济怀恩大师,正与归义军众人说法……”
“归义军众人如何?”
“皆痛哭流涕,顶礼膜拜,口呼活佛、菩萨、圣僧……”
“嗯!”吕惠卿点头。
对智缘的佛法修为(忽悠功底),吕惠卿是放心的。
毕竟,在熙宁初年的时候,此僧就曾靠着一张嘴巴,被介甫相公父子,尊为上宾。
其后又主动请缨,跟着王韶到熙河开边。
传说,当初包顺兄弟归顺大宋,就有此僧之功!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