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甚至,他们都不会知道,自己的头顶,怎么就有了这么一座大山在压着?
很快的,殿试答题,进入尾声。
一个又一个士子,开始交卷。
因为是殿试,所有人都已经确定中试释褐,区别不过是名次而已。
自然糊名、编排、誊抄等措施,都是没有的。
随着殿试时间结束,便有着礼官,领着诸新科士人,躬礼再拜。
然后次第退殿。
下次,他们再来集英殿,就是唱名传胪的时候了。
当然了,殿试结束,也并不意味着,这些新科进士们就可以放松。
恰恰相反,在殿试结束到放榜、唱名之前。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将进入他们人生中最为紧张、刺激的一段时间。
因为,故事,殿试放榜、唱名传胪、释褐之后到吏部授官之前。
进士们还有一项可能关乎他们未来仕途、命运的活动——期集。
所谓期集,是唐代传下来的传统。
就是新科进士们聚会、燕饮的活动,和现代的派对、聚餐、团建差不多。
但,和现代的派对等活动不同。
唐宋期集,有一个叫同年小录的活动环节。
这个活动类似现代中学生、高中生的同学录。
大家把自己的名讳、籍贯、通信地址、紧急联系人什么的,都写到上面。
然后,人手一份。
这非常关键!
因为这是大部分新科进士们,在其一生中,能一次性结交到的最大的人脉!
假若将来遇到什么事情,这同年小录,就能发挥作用了。
很多时候,一封书信、一张名刺,就可能解决别人耗尽心血,拼尽全力也未必能突破的桎梏。
在官场上,同年之间,互帮互助,早已是潜规则的一部分。
在现代,这个传统,甚至依然在延续。
只不过,不是在现代中国,而是同属东方大国的印度——印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结束,到具体履职之前,所有通过考试的考生,都会统一前往印度行政学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
这半年的培训,就类似大宋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