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头衔可比他‘知兵善战’的头衔还要耀眼!
没办法!
大宋的三冗,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没钱!
换而言之,谁能赚到钱,谁能给朝廷搞到钱。
谁就是大宋的救世主,周公再世,孔子复生的超级英雄。
这样的人必须立刻马上请到都堂上坐着辅政!
如今错非是章惇丧父需要守孝,恐怕朝野内外,都要吹起一股【舍章子厚,谁能为相】的风潮。
而章惇既要去守孝,那他空出来的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判交州事等差遣,自然成为了朝野竞相争夺的香饽饽。
就连都堂上的执政官,也动了心思,想要去广西镀金。
以吕惠卿所知,无论是新党的李清臣,还是旧党的李常,都有想把广西这副担子,挑在自己肩膀上,为大宋社稷负重前行的念头。
要不是吕惠卿已经有了去处,恐怕此刻他也要念着广西的位子——太香了!
在这种情况下,吕惠卿当然会关注一切和章惇有关的动态。
于是,吕惠卿便带着李夔,在护卫们的簇拥下,朝着马行街方向而去。
一路上,吕惠卿一边走,一边看着还没有来得及看的《汴京义报》。
与《汴京新报》相比,《汴京义报》的画风就截然不同了。
《汴京新报》一份五钱,刊行量动辄数万份,而《汴京义报》一份就要二十钱,四倍于《汴京新报》,刊行量最多也就几千份,一般只有士大夫勋贵才会购买。
不止价钱和发行量完全不同。
从用的纸张、油墨,到内容,也是相反的两个极端。
据说,这《汴京义报》的创始人是已故的门下侍郎司马光之子司马康,主笔则是司马康的好友,前宰相晏元献公之子晏几道。
只是如今,司马康回乡守制,晏几道则远走登州,听说在登州,为苏子瞻热情招待,如今已是飘到失联的状态。
故此,这《汴京义报》已是换了东主和主笔。
只是没有人知道,那东主和主笔是谁而已。
但,其画风却依旧保留了司马康在时的思路。
以严肃、文雅、谨慎著称。
不过与司马康时代不同,这《汴京义报》上如今分作了两个版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