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哲指尖一划,新的视频加载出来。
开场便是一句极具份量的介绍,如同惊堂木拍下:
【“站在你面前的,是——花国文坛第一人!”
】
此语一出,顿时在各朝文坛激起了千层浪。
苏轼正捻须饮酒,闻言差点呛住,好奇中带着几分不服:
“文坛第一人?好大的口气!
不知是哪位贤哲,竟当得后世如此推崇?”
年轻的杜甫正风尘仆仆行走在前往长安的路上。
他抬头望天,眼中也充满了困惑与好奇:“文坛第一人?后世竟有公论乎?此人究竟有何等惊世之作?”
【视频画面给出答案:一位身着朴素长衫、面容清瘦、留着浓密一字胡的男子,神情冷峻地从镜头前走过。
】
民国,某处。
一位同样留着标志性一字胡、正在品尝柿霜糖的男人动作一顿,眯着眼仔细看了看天幕:
“嗯?此人样貌倒与我有八九分相似。
莫非这后世所言‘第一人’,竟是在说我?”
他脸上露出些许诧异。
【紧接着,视频镜头切换,只见那位一字胡男子正将一块木板重重地立在地上,木板上是三个笔墨淋漓、力透纸背的大字——】
【不干了!
】
大唐,白居易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迅分析:
“此人身着文士长衫,却行此搬牌立誓之举,是个有风骨的文人。
然仅凭此,便可称‘文坛第一人’?”
他心中疑窦丛生。
李世民也同样疑惑:“文坛第一,当以锦绣文章、传世诗赋论英雄,他凭何担此盛名?”
【视频的旁白继续介绍,抛出了一个更令人惊讶的标签:】
【“他,是那个时代最着名的——喷子!”
】
天幕下的那位一字胡本人:“???”
他放下手中的糖,表情变得有些复杂和哭笑不得。
“喷子?”
这未来给的外号?着实有些别致。
【旁白开始简述其生平:】
【“他十三岁家道中落,尝尽世态炎凉,看透人间冷暖。”
】
【“二十一岁,他毅然弃医从文!”
】
朱元璋捕捉到了这个关键信息,十分诧异:
“弃医从文?:?此人原先竟是个大夫?放着济世救人的医道不走,为何要转而从文?”
他无法理解这种人生轨迹的重大转变。
一个看透世间疾苦的人,难道不是更该用医术去解除病痛吗?
各朝代的观众愈好奇了。
一个经历过巨大不幸、中途改换门庭、以笔为武器、被称为“着名喷子”
、还敢公然立牌“不干了”
的文人
他究竟写出了怎样的文字,才能被后世尊为“文坛第一人”
?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于天幕,期待着后续的解答。
而那位一字胡男子本人,也目光深邃地望着天幕,想听听后世究竟会如何评说他自己。
【紧接着天幕之上的视频,节奏陡然变得沉重。
旁白的声音带着一种痛心疾的意味:】
【“当四万万的同胞,还在麻木地围观砍头时——”
】
【视频画面切入了《觉醒年代》中那段令人窒息的经典场景:】
【一个瘦弱的囚犯被押赴刑场,刽子手举起冰冷的大刀。
】
【而周围围观的百姓,脸上尽是呆滞与漠然,甚至有人端着碗,仿佛在等待一场与他们无关的热闹。
】
【当刀光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