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画面切换至青藏铁路正式运营的壮观景象。
旁白以清晰而自豪的语气介绍道:】
【“2oo6年,青藏铁路全线正式运营。
其中,格尔木至拉萨段,铁路线穿越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地段长达九百六十公里!
更有五百五十公里,蜿蜒于永恒的冻土层之上!”
】
【伴随着解说,镜头俯瞰,一列绿色的列车如同钢铁巨龙,在苍茫辽阔的高原上飞驰,身后是巍峨的雪山和湛蓝的天空,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
“四百丈(约合13oo米)以上便已空气稀薄,行动艰难这四千米?”
有通晓地理的古人试图换算,随即倒吸一口凉气,无法想象那是何等的高度与严寒。
“冻土?永冻之地?那如何能稳固?”
工匠们更是无法理解在不停冻融的土地上如何铺设并固定那条钢铁大道。
各朝各代的观众,即便无法完全理解“海拔”
这些术语,也能从那惊人的数字和列车奔驰的险峻环境中,感受到一种近乎悲壮的艰难。
这已非寻常的筑路,这是在挑战天堑,是在与天地争锋!
【视频的语调拔高,充满力量:“它成功翻越了海拔高达五千零七十二米的唐古拉山口!
并且,在那里实现了时一百公里的驰骋!”
】
李世民目光灼灼紧紧盯着那在绝巅之上依旧度惊人的列车。
“时一百公里一日夜间便可奔行两千四百公里!”
他脑海中迅换算着,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更令他震撼的是,如此度,竟是在那“呼吸困难、头痛欲裂”
的世界屋脊之上实现的!
【字幕赫然打出:“这,是真正的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
奇迹!
无人质疑这两个字。
所有观者皆心潮澎湃,为之折服。
然而,视频并未结束在这宏大的成就展示上。
【画面一转,镜头切入温暖的车厢内部。
】
【一位身着制服的列车乘务员面向镜头,真诚地说道:“在这里,也想拜托大家一件事。
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看到铁路沿线的护路工人,我希望大家可以向他们挥挥手,打声招呼。”
】
【她的声音温柔而充满敬意:“青藏铁路开通十七年来,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我们的铁路才能一直畅通无阻,铁轨才能保持笔直不变形。”
】
【在铁路沿线荒凉的风雪中,一个个穿着厚重工装、脸庞被高原紫外线灼得黝黑泛红的护路工人,如同扎根在高原上的白杨,笔直地站立着。
】
【他们望着呼啸而过的列车,庄严地、无声地举起手,致以最朴实的敬礼。
】
【他们的身影在广袤的天地间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定。
】
与此同时,无数后世的弹幕如同雪片般覆盖了画面,那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最直接的敬意:
【“白杨礼赞!”
】
【“致敬!”
】
【“人民万岁!”
】
【“礼赞劳动人民!”
】
杜甫怔怔地看着,眼眶竟有些湿润。
他看到了伟大奇迹背后,那些最平凡、最坚韧的身影。
他们不曾出现在通车的庆典上,却日日与风雪为伴,守护着这条天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低声吟诵着自己的诗句,却现后世人用另一种方式,给予了这些“寒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