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岩古道仿佛没有尽头,在血色残阳下延伸至天际。
连续数日的跋涉,戈壁的荒凉与枯燥足以侵蚀寻常修士的心志,但化名吴崖的鹿笙,心神却始终如同冰封的湖面,澄澈而冷静。
《弈天筹》维持着低消耗的推演状态,结合“清心符种”
的敏锐感知,将沿途一切细节——风的微妙转向、砂砾下不同岩层的能量反馈、空气中稀薄灵气的不规则扰动、乃至偶尔现的妖兽足迹深浅与方向——尽数吸纳,于识海中构建出精细的动态环境图谱。
这一日,正午烈日灼心,炙烤得岩石烫。
走在队伍最前端的吴崖(鹿笙)忽地停步,蹲下身,目光锁定了古道旁一丛其貌不扬的暗紫色荆棘。
“吴前辈,有情况?”
赵磐擦了把汗,紧张地问道。
连日来,吴崖数次凭借惊人洞察力提前规避风险,已让赵磐和孙淼对其信服不已。
吴崖未答,用枯枝小心拨开荆棘,露出根部几块颜色深暗、布满细微蜂窝状孔洞的碎石。
他捻起少许粉末,轻嗅,凝神观察。
“加快脚步,日落前必须抵达前方岩脊。”
吴崖起身,指向数里外一道如巨兽脊背般的灰色山梁,语气不容置疑。
钱满疑惑:“前辈,这荆棘和石头有何古怪?”
一行人边疾行,吴崖边以寻常散修交流的口吻解释:“此乃‘鬼面荆’,根系分泌物专引‘腐骨蛾’。
碎石孔洞乃其幼虫蛀蚀所致,观其密度与新旧,附近必有大型巢穴。
此蛾黄昏群出,嗜血难缠。”
这番说辞,半真半假。
鬼面荆与腐骨蛾的特性是真,但精准判断巢穴规模与活动时间,靠的却是《弈天筹》对痕迹的综合推演。
这是将凡洞察力,巧妙包装成老道经验。
(精准站队于“权威”
,巩固形象)
赵、钱二人闻言色变,不敢怠慢,抬着昏迷的王姓修士奋力赶路。
终于在日落前抵达岩脊,寻得一处狭窄石缝容身。
回望来路,暮色中果见一片灰云般的蛾群在低空盘旋,二人更是心服口服。
夜间,吴崖布下简易预警禁制后,并未休息。
他借星光整理白日采集的普通药草,神识却如无形触须,细致感知岩脊下方古道。
《弈天筹》捕捉到多处新鲜的非自然灵力残留,属性斑杂,属于约五六名修士,修为最高筑基中期,两日内曾在此短暂对峙后离去。
“竞争者已至……”
鹿笙默记这些灵力特征,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她现并采集了岩壁阴凉处一片近乎隐形的“阴髓苔”
,此物虽品阶低,但蕴含阴气,正合“采药人”
身份,亦是地脉阴气渐盛的佐证。
(完美伪装,细节取胜)
听闻已有其他队伍,赵磐、孙淼更显焦虑。
吴崖趁机铺垫,语带玄奥:“泣血谷乃是非之地,人多眼杂。
届时需随机应变,切记,险地或藏生机,安途或伏杀机。”
(挖坑下绊,预留心理预期)此言既为提醒,亦为日后可能生的“意外”
分离埋下伏笔。
翌日傍晚,四人终于抵达泣血谷口。
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悸。
所谓的营地,实则是依附着险恶谷口杂乱生长的寨子。
简陋石屋与兽皮帐篷挤在两侧岩壁下,试图躲避谷中吹出的、夹杂刺骨血煞之气的阴风。
空气中混杂着汗臭、血腥、劣质丹药和一种铁锈混合腐土的沉闷气味。
吆喝、争吵、法器碰撞声与谷内深处隐约的怪异嘶吼,交织成混乱乐章。
寨内修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