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那边的暂时沉默,让雷耀文稍稍松了口气,但他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他知道,那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对方在观察,在评估。
自己必须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更快地变得更加强大。
“龙穴”
基地的二期扩建计划立刻被提上日程。
更多的预制建材、电机组、通讯设备、甚至还包括一个小型的维修车间所需的机床工具,通过各种伪装手段,源源不断地运往那个公海上的隐秘据点。
基地的面积在扩大,功能在完善,防御工事也在不断加强,逐渐从一个临时中转站,向着一个功能齐全的海上堡垒演变。
与此同时,雷耀文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迫切和多样化。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能打能杀的战士。
通过王建军的渠道,新的招募令再次悄无声息地传回了内地,这一次的目标更加明确:
技术人才:尤其是熟悉船舶驾驶、轮机维修、无线电通讯、甚至有过机械加工经验的老兵或技术人员。
待遇极其优厚,远市场水平。
外语人才:需要懂英语、阿拉伯语、甚至俄语的人员,负责未来的对外沟通和谈判。
后勤管理:需要心思缜密、懂算数、能管理物资和账目的人员。
这些要求通过可靠的战友网络层层传递,虽然范围缩小了,但目标更加精准。
很快,又一批经过严格筛选的人员,以“港生贸易公司”
招聘的“海外船员”
、“翻译”
、“仓库管理员”
等名义,分批办理手续,陆续抵达港岛。
宝马山的唐楼区变得更加热闹,但也更加井然有序。
新来的人被迅分类,技术人才开始熟悉“海龙号”
和基地的各种设备,外语人才在接受强化培训,后勤人员则在港生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管理流程。
雷耀文投入巨资,请来了最好的老师,购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和设备,将唐楼区的几个单元改造成了临时的培训中心。
整个体系,正在以一种惊人的度,从一支单纯的武装力量,向着一个结构更完整、功能更全面的私人组织演变。
虽然规模还不算庞大,但其专业化程度和凝聚力,已经远远出了普通的社团组织。
王建军和王建国兄弟忙得脚不沾地,一个主要负责对外招募、联络和基地防卫,一个主要负责内部训练和人员管理。
两人虽然辛苦,但看着这支力量在自己手中一点点成型壮大,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港生则成为了雷耀文最得力的“大总管”
,不仅要管理明面上贸易公司的账目和业务,还要负责所有人员的后勤保障、家属安置、以及与港岛本地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主要是为了手续合法化),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雷耀文本人,则如同一个高运转的大脑,统筹全局,制定方向,分配资源,并且时刻关注着外界的风吹草动。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雷耀文这边的急扩张和低调行事,并没有瞒过所有有心人。
尤其是,损失了一千万赎金、丢尽了脸面、并且认定就是雷耀文搞鬼的笑面虎。
虽然不敢明着报复,但笑面虎的恨意与日俱增,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找回场子。
他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暗线,死死地盯着北角的一切动向。
雷耀文大规模招募新人,以及频繁有船只前往公海方向,这些异常情况,最终还是被笑面虎安插的眼线捕捉到,并汇总到了他那里。
“又招人?还都是些生面孔?还有船老是往公海跑?”
脸上伤疤还未完全消退的笑面虎,看着手下汇总来的零碎信息,眼镜片后的眼睛里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