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91-bad-o7信号的周期性调制,如同一声声来自深渊的心跳,精准地敲打在“晨晖”
每一个知情者的神经上。
二十七日一个周期,稳定得令人心悸。
孩子们画中那扭曲的阴影,也随着周期的推进,在细节上生着微妙却一致的变化——轮廓似乎更清晰了些,压迫感也更重了。
“织网者”
号控制中心已然成为了应对此次危机的神经中枢。
星图被再次更新,那个遥远的信号源被标记为一个不断闪烁的红色光点,旁边标注着它的移动轨迹和周期参数,像一只缓缓睁开的、凝视着他们的“虚空之眼”
。
“‘静默守护者’协议已全面启动。”
秦雪审阅着各部门的报告,“所有定居点的现实稳定锚运行正常,信息冗余备份完成率98。
但我们的探测能力极限就在于此,数百万光年的距离,我们就像是在通过门缝窥视一头巨兽的影子,无法知其全貌,更别提有效防御。”
无力感弥漫在指挥层。
技术可以重建家园,可以编织星网,但在这种星系级别的未知存在面前,他们依旧渺小如尘埃。
“或许……我们不该只依赖我们自己的‘眼睛’。”
汐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的目光投向星图上那些代表“心光遗泽”
内各行星、星云的标记,“这片星域本身是‘活’的,它或许能告诉我们更多。”
这个想法与艾莉西亚不谋而合。
“对!
‘心光’改变了规则,也让这片星域的能量场变得更加敏感和具有整体性。
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一个大规模的‘星域共鸣感知网络’,不是用仪器去‘听’那个遥远的信号,而是去感知它对‘心光遗泽’整体能量背景产生的细微扰动。”
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将“引力之源”
的科技与“心光”
规则下的灵性感知相结合。
计划被命名为“回响计划”
。
与此同时,对“星尘之子”
们画作的分析也有了惊人现。
研究小组现,画中阴影的“清晰度”
和“压迫感”
变化,与g91-bad-o7信号的周期高度同步!
在信号强度达到周期峰值时,孩子们笔下的阴影也最为凝实,甚至有些敏感的孩子会表现出短暂的不安或夜惊。
这绝非巧合。
这证明那个遥远的存在,其影响力并非均匀传播,而是像潮汐一样,有着周期性的涨落。
更重要的是,这表明“星尘之子”
们,作为在“心光”
环境下诞生的新一代,他们的意识与这片星域的底层规则有着更深的连接,成为了某种天然的“预警器”
。
“我们需要更系统地研究这种连接。”
苏婉清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的“幼体感知研究项目”
,在确保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谨慎地记录和分析他们的自行为和艺术表达,试图从中解读出更多关于威胁的信息。
就在“回响计划”
紧锣密鼓地部署,研究项目刚刚启动之际,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
再次到来。
那颗巨大的、“量子水母”
般的构造体,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织网者”
号附近的虚空中。
它没有靠近,只是静静地悬浮着,其体内的流光比上次见到时,似乎黯淡了一些,流动的度也变慢了,仿佛也承受着某种压力。
【——共鸣……被干扰……平衡……受威胁……——】一段清晰而带着明显忧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