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线作战暂时告一段落,但带来的后续影响却如同涟漪般扩散开来。
“启明号”
携带着“新希望”
殖民地的幸存者,以及从冰原星采集的部分惰性化生物样本和古船残骸数据,开始返航。
舰体上新增的老化伤痕诉说着之前的恶战。
苏婉清和医疗团队争分夺秒地救治着那些遭受“光蚀”
影响的幸存者,但时间逆转伤害极其棘手,只能稳定,难以彻底治愈,许多人可能将永久留下后遗症。
殖民地的轨道净化已经完成,剧烈的爆炸将地表所有的活性晶体残留汽化,也彻底毁灭了那个人类刚刚建立不久的新家园,只留下一片放射性的玻璃化荒漠。
雷克斯指挥官透过舷窗看着逐渐远去的故土,苍老的脸上满是沉痛与迷茫。
第一小队依旧监视着那个行为诡异的“架构”
资源站。
它果然停止了所有攻击性和防御性行为,像一只认定了方向的小兽,固执地、缓慢地调整着自身的轨道和姿态,利用其有限的推进器,朝着k-基地的方向一点一点地挪动。
计算显示,以它目前的度,抵达基地需要数月甚至更久。
它沿途依旧会本能地采集那些特定的稀有元素,像是在为自己准备“见面礼”
。
林洛下令保持监视,暂不采取进一步行动,这个拥有混乱意识的资源站,或许在未来能成为一个意想不到的变量。
k-基地内部,气氛并未因外部战事的暂歇而放松,反而更加凝重。
那艘承载着“墓穴”
样本和古老怨念意识的飞船残骸潜入海沟深处,如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监测站保持对冰原星的持续扫描,但海沟深处的强干扰使得精确追踪变得极其困难。
更直接的压力,来自于“边疆”
边界。
正如“守望者”
所警告的,“归源之眼”
和“永夜墓穴”
加大了投入。
不再是零散的探测单元,而是小规模的、功能明确的建筑单元和护卫集群!
数个散着冰冷蓝光的“架构”
轨道铸造厂雏形开始在边界附近的虚无空间中展开,如同自我复制的几何雪花,开始吸纳星际尘埃和能量,显然打算就地建立前进基地。
而“墓穴”
那边,则是一些不断蠕动、融合的生物质空囊,它们附着在小行星上,如同癌变的肿瘤般生长,散出令人作呕的生命能量波动,似乎在孵化着什么。
它们没有立即进入“边疆”
,而是在边界线上“安营扎寨”
,虎视眈眈,不断地进行试探性的、小规模的渗透扫描,测试着“边疆”
规则壁垒的强度和林洛这边的反应。
这种步步为营、积蓄力量的姿态,比直接的猛攻更加令人窒息。
“它们在学习。”
林洛的投影悬浮在星图前,声音低沉,“学习这片由‘钥匙’协议创造的‘边疆’的规则,学习我们之前使用的‘摇篮’共鸣的力量特性。
下一次的进攻,将会更有针对性,更加致命。”
压力之下,基地的科研团队进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
艾莉西亚带领团队全力分析从晶体巨像、生物膜、古船意识碎片中获取的数据,试图破解“光蚀”
和“墓穴”
同化的奥秘,并寻找更有效利用“摇篮”
共鸣的方法。
李静雅则组织工程师,结合“边疆”
管理权限和“摇篮”
波动,开始疯狂地加固基地防御,并在关键跳跃点布置隐藏的感应器和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