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天的倒计时,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k-基地之上。
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被一种混合着极致效率与沉重压力的氛围所充斥。
“帷幕号”
的建造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李静雅几乎住在了机库,她的眼睛因缺乏睡眠而布满血丝,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无数工程机器人在她的指挥下协同作业,将最后一块强化装甲板焊接到位,对光引擎进行最后一次校准测试。
这艘凝聚了基地最新科技和所有资源的飞船,线条流畅而坚固,像一头蓄势待的暗影猎豹,静静等待着它的使命。
秦雪重新规划了所有的训练和防御计划。
针对未知的“帷幕之后”
,传统的战术可能完全失效。
她组织队员们进行极端环境下的生存、隐蔽、侦察与撤离演练,甚至模拟了遭遇无法理解现象时的心理抗压训练。
基地外围的防御网络也被加强到了极致,她绝不允许在主力离开时,家园出现任何闪失。
陈筱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帷幕号”
的舰载系统上。
她要将“诺亚”
核心的大部分算力和数据库备份移植到新飞船,并确保其光通讯阵列能在任何极端环境下保持与基地的微弱联系。
同时,她开始全力分析那片“帷幕最薄”
区域的实时数据,试图建立模型,预测“变薄”
瞬间可能出现的空间效应和能量潮汐。
苏婉清的工作量同样巨大。
她需要为远征队准备应对各种未知伤害的医疗方案和物资,从神经毒剂解毒剂到基因稳定剂,从精神镇静剂到强效恢复针剂。
同时,她还要确保基地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转,并时刻关注着卡米拉博士和“芽”
的状况。
艾斯特拉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
她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大部分时间,她都待在“帷幕号”
上一个专门为她设置的“守望者遗物分析室”
内。
那里存放着卡米拉博士的日志、那本浮现过古老文字的皮质笔记、沉寂的“深渊抑制器”
、裂纹的“心光晶石”
以及“星忆合金”
。
她试图与这些沉寂的遗物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反复揣摩那些古老文字的含义,尤其是“可见真实之影”
这句话。
她有一种预感,当那一刻到来时,他们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观察。
林洛的投影核心则如同最精密的中央处理器,统筹着所有进展,化解着各部门间因压力而产生的摩擦,不断微调着最终的计划。
他的大部分算力用于模拟各种可能遇到的情景并制定应对预案,但从不对公众展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倒计时一天天减少。
在第六十天时,“帷幕号”
提前完工。
李静雅带着疲惫而自豪的笑容,宣布飞船随时可以启航。
在第四十五天时,陈筱雨成功预测出了“帷幕最薄”
时刻精确的空间坐标点,误差小于百分之一天文单位。
在第三十天时,秦雪完成了所有队员的强化训练和选拔,一支由最精锐战士、技术人员以及关键人物(林洛投影、艾斯特拉、李静雅,以及必须同行的“芽”
)组成的远征队名单确定。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最大的变数,依然来自医疗中心。
卡米拉博士的身体指标已完全恢复正常,甚至优于常人,但她依旧沉睡,仿佛意识漂泊在某个遥远的时空,拒绝回归。
苏婉清尝试了所有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