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星域,正如缄默圣碑所指引的那样,是一片难得的宁静港湾。
一颗稳定的中年恒星散着温和的光芒,三颗岩石行星和一条丰富的小行星带环绕其运行。
这里没有异常的空间现象,没有战争的痕迹,甚至没有现任何智慧文明的迹象,只有一些顽强的、类似地衣和微生物的简单原生生命在星球表面繁衍。
“诺亚”
平台缓缓驶入这片星域,如同伤痕累累的巨鲸终于找到了一片可以暂时歇息的海湾。
经过短暂的探测,团队决定在一颗地质结构稳定、富含金属矿藏的小行星上建立临时基地。
这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基石”
。
建设工作迅展开。
这一次,他们不再是仓促的逃亡者,而是有了明确目标和一定资源的开拓者。
从“孤舰”
带来的预制殖民模块派上了大用场。
在工程机器人和艾斯特拉的高效指挥下,一座功能齐全的前进基地以惊人的度拔地而起:
·生活区:舒适的居住单元、食堂、休闲室,甚至还有一个利用“诺亚”
生态农场技术扩展的小型温室,终于能吃到新鲜蔬菜。
·维修厂与简易船坞:可以同时对“雷鹰”
突击舰和“星辰工匠”
号进行大修,甚至开始利用本地资源和小行星带的矿产,为“诺亚”
生产定制化的替换零件和附加装甲板。
·科研中心:陈筱雨和艾斯特拉的主场,配备了从“诺亚”
转移下来的高级计算终端和实验设备,专门用于解析“守望者”
知识。
·防御工事:秦雪负责部署。
利用小行星的地形,建立了数个隐蔽的导弹射井和能量炮台,构成了一个简单的立体防御网络。
·通讯阵列:试图重新连接外部世界,搜寻其他幸存者信号,并监控“终焉之涡”
的动向。
“诺亚”
平台本身则停靠在“基石”
小行星的近地轨道上,如同母港一般,接受着来自地面的物资补给和维修支持,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深度维护和升级。
艾斯特拉迫不及待地将她从“守望者”
数据中解析出的一些理论投入实践,尤其是对跃迁引擎的维度折叠改造,虽然风险很大,但潜力无限。
这段相对和平的时光显得弥足珍贵。
林洛和李静雅有了充足的时间来恢复和适应。
林洛的精神力变得更加凝练,与“方舟核心”
的连接更加得心应手,甚至开始能初步引导圣碑知识中的一些浅层应用。
李静雅则完全掌控了蜕变后的“纯净之火”
,她的力量不再狂暴,而是如同呼吸般自然流转,还能与小行星上的原生生命产生奇妙的共鸣,甚至加了温室的作物生长。
苏婉清建立起了完善的医疗体系,不仅关注身体健康,也开始对团队成员(包括途中救助的少数幸存者)进行心理疏导。
长期的末世压力需要释放。
秦雪则忙于训练新加入的成员,整编防御力量,并派出侦察机对k-星域进行彻底勘察,确保没有隐藏的威胁。
陈筱雨和艾斯特拉则完全沉浸在了知识的海洋里。
她们的合作愈默契,一个负责理论解码和建模,一个负责技术实现和“魔改”
。
维度折叠引擎的初步实验取得进展,虽然第一次试运行只让“雷鹰”
跳跃了微不足道的距离并吐得一塌糊涂,但证明了可行性。
法则稳定力场的生器也在紧张研制中。
然而,宁静总是短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