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动作要快,不然刀的硬度就不够了!
【学徒们赶紧照做,刀坯放进水里,“滋啦”
一声,白烟冒起,空气中弥漫着铁腥味。
孙三锻拿起淬火后的刀坯,用手指敲了敲,听着清脆的声音,满意地笑了】
孙三锻:成了!
这把刀,就算砍上百八十下,也不会卷刃!
【李老铁端着茶水走过来,递给三人】:歇会儿吧,都忙了大半夜了。
朝廷要的五百把横刀,咱已经打了一半了,不用这么急。
赵大锤(接过茶水,喝了一口):老丈,将士们在前线等着用刀呢,咱多赶一天,他们就多一分安全!
累点不算啥!
【钱二火和孙三锻也点了点头,拿起工具,又投入到忙碌中。
油灯的光映在他们身上,仿佛给他们镀上了一层金光】
第四场:军营校场·日·外
【五百把夹钢横刀整齐地摆在校场上,泛着冷冽的光。
唐军将士们围在旁边,脸上满是期待。
张大人拿起一把横刀,递给一个身材魁梧的将领】
张大人:王将军,你试试这刀的威力!
【王将军接过刀,挥了挥,感觉十分轻便。
他走到一根碗口粗的铁条前,大喝一声,挥刀砍去。
“当”
的一声,铁条被砍断,刀刃却没有丝毫损伤。
将士们都惊呼起来,纷纷围上前,想要拿起横刀试试】
王将军(举起横刀,激动地说):好刀!
真是好刀!
有了这刀,咱们在战场上就更有底气了!
【张大人走到赵大锤、钱二火、孙三锻面前,对着三人抱了抱拳】:三位师傅,多亏了你们,军营才有了这么好的兵器!
朝廷决定授予你们“大唐巧匠”
的称号,还赏你们一百两银子,一套长安城的宅院!
【赵大锤、钱二火、孙三锻对视一眼,都挠了挠头,憨笑起来】
赵大锤:大人,称号和银子咱都不在乎,只要将士们能用这刀打胜仗,比啥都强!
要是以后军营还需要兵器,咱随叫随到!
钱二火:是啊!
咱工艺门的手艺,就是要用来帮有用的人!
孙三锻:要是大人不嫌弃,咱还能教军营里的铁匠这夹钢工艺,以后他们自己也能打造耐用的兵器!
【张大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好!
好!
有你们这样的匠人,真是大唐的福气!
我这就让人安排,让军营的铁匠来跟你们学手艺!
第五场:李记锻坊外·年余后·日·外
【坊门外的“工艺门传艺点”
木牌,已经换成了“大唐工艺院”
的匾额。
匾额下方,围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匠人,有的在听赵大锤讲解包钢工艺,有的在看钱二火演示夹钢锻打,有的在跟着孙三锻学习淬火技巧】
一个来自江南的匠人(拿着刚打好的包钢镰刀,激动地说):以前咱江南的农户,镰刀用不了一个月就钝了,现在用这包钢工艺打的镰刀,能用大半年!
真是太感谢三位师傅了!
一个来自边疆的铁匠(拿着夹钢弯刀,笑着说):咱边疆的牧民,就需要这样耐用的弯刀!
以后再也不用天天磨刀子了!
【赵大锤、钱二火、孙三锻站在人群中,看着匠人们忙碌的身影,脸上满是欣慰。
李老铁走过来,拍了拍他们的肩膀】
李老铁:当初你们三个“憨货”
闯进来的时候,我怎么也想不到,你们能把这手艺传遍大唐!
现在啊,你们可是长安城最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