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瞎折腾!
孙三锻(摸了摸头,憨笑):可不是嘛!
有一次,我把黄泥抹在钢坯上,不小心掉进火里,结果锻打的时候,钢和铁反而粘得更紧了!
从那以后,咱就知道黄泥的用处了!
【李老铁听着,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敬佩。
王二郎坐在一旁,认真地记着笔记,时不时问几句】
王二郎:大叔,那包钢和夹钢的刀,淬火的时候有啥讲究吗?
赵大锤(放下馒头,指着刀坯):这淬火可有门道!
包钢的刀,淬火的时候要快,让外面的高碳钢迅变硬;夹钢的刀,淬火的时候要慢一点,让中间的高碳钢和两边的软铁更好地融合!
等明天,咱再教你们淬火的手艺!
【李老铁站起身,对着三人抱了抱拳):三位师傅,我李老铁服了!
以后,我这李记锻坊,就是你们的传艺之地!
长安的匠人,都该学学你们这好手艺!
【赵大锤、钱二火、孙三锻赶紧站起身,也抱了抱拳。
油灯的光映在他们脸上,满是憨厚的笑容,却又透着匠人的执着】
第五场:李记锻坊外·月余后·日·外
【坊门外挤满了人,都是长安各地的匠人。
赵大锤站在高台上,手里拿着一把刚打好的包钢刀,正在给众人讲解】
赵大锤(举起刀,大声道):各位匠人兄弟!
这把刀,就是用包钢工艺打的!
外面是高碳钢,锋利无比;里面是软铁,韧性十足!
你们看——
【说着,赵大锤挥刀砍向旁边的一根粗木,“咔嚓”
一声,木头应声断裂,刀刃却丝毫未损。
周围的匠人都惊呼起来,纷纷围上前,想要仔细看看】
钱二火(在一旁演示夹钢工艺,手里的长钳夹着刀坯,一边锻打一边说):夹钢工艺更适合打长刀,比如唐军的横刀!
把高碳钢夹在软铁中间,锻打之后,刀身轻薄,挥舞起来更省力,砍杀的时候也更锋利!
孙三锻(给匠人们分自己画的图纸,图纸上详细画着包钢和夹钢的步骤):这是咱工艺门整理的图纸,上面写着火候、锻打次数、黄泥的配比,你们拿回去好好琢磨,有不懂的,随时来问咱!
【李老铁站在人群里,看着这一幕,脸上满是欣慰。
王二郎已经能独立打出包钢刀坯,正在给其他学徒讲解要点】
匠人甲(拿着图纸,激动地说):以前打刀,总担心要么太脆要么太软,现在有了这包钢和夹钢工艺,再也不用愁了!
多谢三位师傅!
匠人乙(对着三人作揖):三位师傅真是大好人!
不藏着掖着,把这么好的手艺传给我们,我们以后一定好好琢磨,把这手艺传下去!
【赵大锤挠着头,憨笑着说:“咱就是一群喜欢琢磨手艺的憨货,能让好手艺传下去,比啥都强!”
】
【阳光洒在坊门上,“李记锻坊”
的木牌旁边,又挂了一块新的木牌,上面写着“工艺门传艺点”
。
叮叮当当的锻打声,夹杂着匠人们的笑声,在长安的空气里回荡,传得很远很远】
第一场:
【秋日的阳光洒在军营校场上,唐军将士列着整齐的队伍,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监军御史张大人手持马鞭,眉头紧锁地看着将士们手中的横刀——好几把刀在劈砍演练中卷了刃,有的甚至断了刀尖】
张大人(指着断刀,声音严厉):这就是工部送来的新刀?才练了半个时辰就成了废铁!
若真到了战场,将士们拿什么杀敌?限你们三日之内,找到能打造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