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毛病。
【监造官】(被王小憨顶得脸色青)你这小憨货!
敢跟朕顶嘴?信不信朕把你拖下去打板子?
【张老憨】(赶紧走过来,把桃木莲花递给监造官)官爷,您别生气。
小憨是憨,可他说的是实话。
您看这莲花,要是俺刻的时候少刻一片花瓣,您看着也不舒服不是?这楼也一样,少一点都不行。
【监造官】(拿着桃木莲花,看了看,又看了看工地上整齐的木料、认真刨木的工匠,语气软了一点)行了行了,换就换,但得快点!
陛下下周要来,要是小样没拼好,朕饶不了你们!
(说完,拿着莲花,气呼呼地走了)
【王小憨】(看着监造官的背影,小声说)班头,这官爷其实也不算太坏,还拿了俺们的莲花。
【李班头】(拍了拍王小憨的头)他是不坏,就是太急。
咱不急,慢慢来,把每一步都做好,比啥都强。
【(张老憨看着监造官手里的莲花,笑了笑)】俺就说,好东西谁都喜欢。
这木头啊,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楼也一样。
第三幕:楼成验工,憨气动人
场景三:西苑仙山台阁顶层,验工现场
【时间】大业元年,冬,辰时
【布景】仙山台阁已经完工,三层楼阁飞檐翘角,檐下挂着红色的灯笼,灯笼上雕着祥云图案,都是张老憨的手笔。
台阁的木梁上刷了一层清漆,露出楠木的纹理,榫卯连接处严丝合缝,看不到一点缝隙。
龙鳞渠边的十六院楼观也已完工,院门上雕着花鸟鱼虫,渠水顺着院门流过,泛起粼粼波光。
隋炀帝穿着龙袍,站在台阁顶层,身边跟着监造官和几位大臣,李班头、王小憨、张老憨等宫束班工匠站在角落,手里还攥着工具,紧张地盯着隋炀帝的表情。
【隋炀帝】(扶着台阁的栏杆,看着远处的积翠池和龙鳞渠,点了点头)不错,这台阁够宏伟大气,站在这里能看见整个西苑,好!
【监造官】(赶紧上前,谄媚地说)陛下,这都是您英明领导,还有臣督促得力,才让宫束班这么快完工。
【李班头】(突然往前走了一步,差点被门槛绊倒,王小憨赶紧扶住他)陛下,不是监造官督促得力,是俺们的木料阴干够了,榫卯试了三遍,才敢往上搭。
要是没阴干木料,这楼现在可能已经裂了。
【大臣甲】(愣了一下,赶紧说)你这工匠,怎么敢在陛下面前胡言乱语?
【隋炀帝】(摆了摆手,看着李班头,笑了)哦?你倒说说,你们是怎么阴干木料、试榫卯的?
【李班头】(咽了口唾沫,指着台阁的梁架)陛下,您看这梁,俺们找了通风的地方,架起来阴了三个多月,每天都摸一摸,直到木头干、不返潮了才用。
这榫卯,俺们拼了三次小样,第一次拼完,现有半分的缝,又拆了重新凿;第二次试承重,加了三百斤沙袋,梁没弯,才敢往楼上搭;第三次淋了水,看木料没变形,才刷的清漆。
【张老憨】(也上前一步,指着檐下的灯笼)陛下,这灯笼上的祥云,俺雕了十天。
每天都对着阳光看,看祥云的纹路顺不顺,要是不顺,就重新雕——俺们是憨,可憨人知道,这楼是陛下的,不能有一点差池。
【王小憨】(也跟着说)陛下,还有那根有缝的梁,俺们没敢用,换了一根阴干的楠木,虽然耽误了三天,可楼不塌啊!
【(隋炀帝听着,走到梁架边,用手摸了摸榫卯连接处,又看了看灯笼上的祥云,突然笑了起来)】
【隋炀帝】好!
好一个“憨人”
!
你们是憨,可你们的憨,是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