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新的颜料配方,说不定能符合你们的要求。”
在李画师的帮助下,工匠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颜料。他们带着材料,满心欢喜地回到工坊,准备开始制作杯子。
第三幕:设计之争
时间:午后
地点:工坊内的设计室
人物:设计师们、康熙
工坊的设计室内,气氛热烈,设计师们围坐在一起,为杯子的图案和诗词设计争论不休。
设计师甲(指着图纸,激动地):“这杯子可是传统名品,图案和诗词必须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来,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韵味。”
设计师乙(皱着眉头,反驳道):“时代在变,咱们也得有点创新。老是守着老一套,怎么能吸引新的目光呢?”
众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声越来越大。这时,康熙微服来到工坊视察,听到争吵声,便走进设计室。
康熙(微笑着):“朕听闻你们在此争论,所为何事啊?不妨说与朕听听。”
众人见是康熙,纷纷行礼。设计师甲将争论的缘由说了一遍。
康熙(若有所思,踱步):“传统自然不能丢,但创新也不可或缺。依朕看,咱们可以在保留传统花卉图案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比如,将花卉的形态稍作变化,使其更具灵动之美;诗词方面,除了经典唐诗,也可选取一些本朝文人的佳作,或是你们自己创作,只要能与花卉相得益彰即可。”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觉得康熙所言极是。
设计师丙(眼睛一亮):“陛下圣明!如此一来,既不失传统文化韵味,又有新的特色。”
康熙(满意地):“就按这个思路去做吧。记住,艺术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咱们要让这套杯子成为传世之作。”
在康熙的指导下,设计师们开始重新构思设计方案。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参考了各种绘画、诗词作品,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终于设计出了一套既保留传统又充满创新的杯子图案和诗词方案。
第四幕:制作难题
时间:傍晚到深夜
地点:工坊的制作区、资料室
人物:工匠们、老工匠
工匠们开始正式制作杯子,他们先将白瓷土揉制、塑形,制作出杯子的坯体。接着,进入烧制环节,这是关键的一步。
年轻工匠(紧张地盯着窑炉,额头满是汗水):“这温度可得控制好,不然就前功尽弃了。”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第一批烧制出来的杯子,有的出现了裂纹,有的颜色不均匀。
胖工匠(懊恼地拍着大腿):“怎么会这样?咱们明明按照步骤来的啊。”
众人围在窑炉前,看着这些有瑕疵的杯子,一脸沮丧。但他们没有放弃,开始仔细检查每一个环节。
瘦工匠(拿起一个有裂纹的杯子,仔细观察):“会不会是烧制温度变化太快了?”
年轻工匠(点头赞同):“有可能,咱们再试试调整温度的上升速度。”
他们再次尝试,调整了烧制温度的控制方式,小心翼翼地进行第二次烧制。可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杯子的彩料上色不均匀,花卉的颜色看起来很不协调。
工匠们陷入了困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却始终找不到解决办法。这时,胖工匠想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
胖工匠(眼睛一亮):“对了!咱们可以去请教城外的李老工匠,他经验丰富,说不定能帮上忙。”
众人觉得有道理,立刻前往李老工匠家。李老工匠听了他们的问题,沉思片刻。
李老工匠(缓缓说道):“这彩料上色不均匀,可能是彩料调配的比例不对,也可能是上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