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这段话深深刻在了陈岁安的脑子里。
它明确指出了,风水堪舆之学,小到个人卜宅营葬,大到国家建都立邦,都与民生福祉、吉凶祸福息息相关。
这并非迷信,而是一门古老的、研究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大学问。
书中还引用了朱文公(朱熹)的话:“通天地人曰儒,地理之学虽一艺,然上以尽送终之孝,下以为启后之谋,其为事亦重矣!”
强调地理之学是孝道的一部分,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药以养生,不可不知地理以善终。
这更是将风水的意义提升到了人伦道德的高度。
至于风水学本身,这本书也做了清晰的梳理。
它溯自三代、秦、汉、两晋,认为山河分布与天上列宿相应,九星变化,吉凶征兆,历历可见,应验如鼓槌敲击鼓面一样迅分明。
风水学说主要分为“形法”
(峦头)和“理气”
两大派别。
“峦头”
就是论山川形势,以观察生气的聚散,是风水的“体”
,是基础。
而“理气”
则是讲究元运、方位,以推断吉凶应验的时机,是风水的“用”
,是方法。
只有体用兼备,才能效验如神。
关于理气,流派众多,有天星、三元、三合、纳甲、玄空等等,各说各话。
而且过去传授秘诀的人不传书,传书的人不传诀,所以世间都说“理气无真书”
。
而峦头方面,因为山川形势可以用眼睛观察,人人都能学,所以流传的书籍也多如牛毛,世谓“峦头无伪书”
。
但书中也指出,看山川的形势容易,领会山川的“性情”
就难了,需要慧心去领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所以峦头书籍也有高下之分。
书中引用叶九升的观点,把地理书分为三种:地仙做的、文儒做的、俗巫做的。
俗巫之书,鄙俚浅陋,满纸祸福,一看就知道是庸俗之作;文儒之书,是想当然的作品,道理讲得条理清晰,语言明白流畅,读起来很舒服,但拿到山里去实地验证,却现完全用不上,只能用来高谈阔论;唯有地仙之书,是经过实地阅历,有真知灼见的,写出了山水的真性情和结穴的真正关窍。
但这种书往往文辞深奥,义理高妙,读起来枯燥乏味,容易让人打瞌睡,然而其中的妙处,也正在于此。
赵老憋传给陈岁安的这本《仙家救贫术搜地灵》,无疑就是后者,是真正的地仙之作,需要他花费毕生精力去慢慢钻研、体会和实践。
从此以后,陈岁安身上,除了那半吊子的出马仙本事,又多了堪舆风水、寻龙点穴、憋宝认器的正经传承。
他知道,前面的路还长,这一个个看似离奇古怪的经历和本领,正一点点把他推向一个自己从未想象过的、更加广阔也更加诡谲的世界。
而这一切,都从他遇到师父赵老憋开始。
这老鬼,算是把他这辈子,彻底给带“歪”
了,也带“宽”
了。
教完陈岁安这些本领,在一个秋叶飘零的傍晚,赵老憋把陈岁安叫到跟前。
老头儿靠在躺椅上,望着窗外如血的残阳,神色异常平静。
“岁安啊,”
他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释然,“师傅我这盏灯,油快熬干了。
大限……就在这日了。”
陈岁安闻言,心头猛地一沉,鼻子酸:“师父,您别胡说,您身子骨还硬朗……”
赵老憋摆摆手,打断了他,脸上竟露出一丝豁达的笑意:“傻小子,生老病死,人之常理。
我赵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