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你删我的词,可旋律自己长出了牙(第1/2页)
主要出场人物:
苏清商(女主,体制外执棋者,冷静果决)
阿阮(女,街头说书少女,舆论先锋)
李元吉(男,民艺塾主理人,新生代领袖)
裴照(男,礼部侍郎,暗中支持革新)
崔九(男,傀儡戏班班主,曾敌视主角)
萧厉珩(男,黑羽楼之主,女主盟友)
单元内作用:承接“声音基建完成”的技术准备,转入文化反击的正面战场;通过一场“歌词净化运动”后的逆向传播,展现主角如何利用审查漏洞实现思想渗透;为主角推动艺术自由立法创造舆论高潮,并揭示被删改的内容反而获得更强生命力。
情节:
(1)他们禁了词,我们留了调
礼部下令:“凡涉及‘民’‘怨’‘争’字眼者,一律删除。”各地戏班被迫修改剧本,哭笑不得。阿阮却灵机一动,将《醒心帖》全文译成“纯节奏密码”——不同拍子组合代表不同字义。她在瓦舍表演“无词吟唱”,观众手持解码表,边听边默念原文。有人举报“暗传禁文”,官府来查,只见满堂人在打拍子,一字未吐。
(2)她说,沉默是最锋利的笔
李元吉发起“空白创作月”:所有新剧目只保留动作与节奏,台词位置留白。观众需根据情境自行补全内心独白。奇妙的是,每个人“听见”的内容竟高度一致。某官员怒斥“心怀不轨”,台下孩童举手天真问:“老爷,您怎么知道我们想的和您一样?”全场哄笑。
(3)老戏骨演起了“哑口讽刺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6章你删我的词,可旋律自己长出了牙(第2/2页)
崔九穷途末路,被迫改演“合规忠君戏”。他却在每场谢幕时加入一段固定动作:右手抚胸,左手划空,连做三次——正是当年“静音锣阵”起手式。起初无人注意,半月后竟成流行手势,百姓见面也互相比划。礼部察觉欲禁,百姓辩称:“这是拜天,不行吗?”
(4)礼部的剪刀,剪不断影子戏
萧厉珩安排皮影班在边境巡演,剧目全是“空白版”经典。幕布后只闻节拍与喘息,士兵们却看得热泪盈眶。有将领怒斥“消极怠战”,士兵回答:“将军,您没听见吗?那鼓点里全是家乡话。”
(5)说书少女出了本“无声畅销书”
阿阮发行《节奏笔记》,全书无字,只有五线谱式节拍图。她在序言写道:“你可以烧掉这本书,但只要你听过一次,它就会在你心里重写一遍。”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