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奇妙的ar迷宫场景,他心底那点被繁忙管理工作压抑已久的技术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
“行吧,我就看看。”
周伟推了推眼镜,故作严肃,但还是接过了一副ar眼镜戴上。
这一戴,就再也没摘下来。
起初,他还保持着技术总监的架子,背着手,在各个小组后面踱步,偶尔指点一句:“这个节点的状态判断逻辑有问题,应该加个互斥锁。”
或者,“你们组的通信协议开销太大了,效率低下。”
但很快,当一个小组卡在一个涉及三维空间非欧几何转换的终极难题前,抓耳挠腮不得其解时,周伟忍不住了。
“让开让开!”
他挤到那个小组的虚拟操作台前,眼睛紧紧盯着空中复杂的几何光影模型,手指下意识地在空中虚点、划动,嘴里念念有词:“不对,你们的思路错了。
这不是简单的黎曼流形问题,它嵌套了克莱因瓶的拓扑特性……看这里,这个奇点的处理方式,明显借鉴了霍奇理论对上同调类的简化……关键是要找到那个隐藏的、违反直觉的连通分支!”
他完全沉浸了进去,忘记了身份,忘记了周围的环境,像个现了新玩具的孩子,又像个在战场上找到了关键突破口的将军。
他直接夺过了小组的虚拟控制权,开始飞快地操作、演算、推理。
算法部的工程师们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们平日里严肃、甚至有些古板的技术总监,此刻像换了个人似的,眼神光,动作迅捷,嘴里蹦出的全是他们听得懂但组合起来就无比艰深的术语。
那种纯粹的技术狂热和解决问题的执着,让他们仿佛看到了当年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攻克一个个技术堡垒的周伟。
“原来周总……玩起来这么猛啊?”
一个工程师小声嘀咕。
“废话,你也不看看当年‘神经输入法’的核心算法是谁带队攻克的……”
另一个资深一点的工程师低声回应,语气带着崇拜。
在李晶和其他几个高手的辅助下,周伟带领这个小组,一步步抽丝剥茧,最终找到了那个隐藏的、违背常规空间直觉的“钥匙”
,成功打开了最后的谜题大门!
当象征着通关的绚丽光影在ar视野中炸开时,整个活动区爆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不仅仅是为了通关,更是为了周伟这惊艳的表现。
周伟这才如梦初醒,摘下ar眼镜,看着周围兴奋的同事和下属,有些不好意思地推了推眼镜,脸上难得地泛起一丝红晕,但嘴角那抑制不住的笑容,却暴露了他内心的畅快。
“咳……这个游戏……设计得还有点意思。”
他试图恢复平日的严肃,但眼里的光藏不住。
李晶笑着递给他一瓶水:“周总,您这水平,以后我们测试游戏难度,得找您当终极考官了!”
周伟接过水,喝了一口,看着这群活力四射的年轻人,感慨道:“很久没这么……纯粹地思考一个技术问题了。
感觉脑子里的锈都被磨掉了一些。”
这次团建,效果出奇的好。
不仅让算法部的精英们彻底放松了紧绷的神经,在笑料百出中增进了感情,更意外地让他们看到了技术领袖周伟的另一面——一个依旧保持着对技术最原始热爱和极客精神的“大孩子”
。
而周伟自己也现,偶尔从繁忙的管理和评审中抽离出来,回归到这种纯粹的、充满挑战性的技术玩乐中,仿佛能重新点燃内心的火焰,获得新的灵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