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戈壁滩,十月刚过,寒风就像裹着小刀子的砂纸,刮在脸上生疼。
放眼望去,天地间是一片令人心悸的灰黄,偶尔有几丛顽强的骆驼刺在风中瑟瑟抖。
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区域,几顶迷彩帐篷顽强地扎在背风处,构成了“龙焱”
项目野外测试队的临时营地。
“操!
这鬼地方!”
吴坤穿着厚重的军大衣,戴着风镜,从外面钻进来,带进一股刺骨的寒气和一身的沙尘。
他使劲跺着脚,试图把冻得麻的脚缓过来,“这才在外面待了半个钟头,感觉骨头缝里都灌满沙子了!”
帐篷里,周伟正紧盯着几台依靠电机供电的测试设备屏幕,脸色比外面的天气好看不到哪里去。
他没回头,只是哑着嗓子问:“数据记录完了?”
“完了!”
吴坤脱下大衣,用力拍打着,尘土飞扬,“他娘的,这风沙大的,隔着护目镜都看不清路!
更别说屏幕上那点显示了!”
这正是他们目前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
经过数月没日没夜的攻坚,“龙焱”
原型机初版,终于从图纸和实验室里走了出来,来到了这片被“深蓝”
指定的、最能模拟极端实战环境的地方进行野外测试。
测试团队由周伟亲自带队,吴坤负责保障,还包括王皓、李晶、张涛等核心技术人员,以及“深蓝”
派出的观察员和几名协助测试的战士。
测试刚开始没多久,残酷的现实就给了这群习惯了实验室恒温恒湿环境的技术精英们一记闷棍。
“周工,不行啊!”
王皓从另一台设备前抬起头,他的脸被冻得青,声音带着颤,“电池……电池掉电太快了!
理论上支持七十二小时续航,现在零下二十度,才过了十几个小时,电量就报警了!
低温对锂电池的影响比我们模拟的还要恶劣!”
周伟的心沉了下去。
长续航是核心指标之一。
另一边,李晶正和一个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年轻战士沟通。
战士刚刚佩戴着脑环和ar显示模块进行了一套战术动作演练。
“同志,感觉怎么样?指令识别还准确吗?”
李晶的声音透过口罩传出,有些模糊。
小战士搓着冻得通红的手,老实回答:“报告工程师,识别……好像慢了点,有时候得想两遍。
还有,那个眼镜(ar显示),风沙一吹,屏幕上全是斑点,看不太清,晃眼睛。”
李晶的眉头紧紧皱起。
极端环境下的脑波稳定性,以及光学显示模块的抗污性和清晰度,问题也暴露无遗。
张涛则蹲在地上,检查着一台刚刚完成抗跌落测试(从吉普车高度自由落体到硬质沙土地上)的原型机。
机器外壳完好,这是他结构设计的成功,但他很快现,细密的沙尘无孔不入,已经渗入了一些接缝处。
“这密封性还得加强,沙子进去久了,会影响元件寿命和散热。”
初步测试报告汇总到周伟这里,问题触目惊心:低温续航锐减过5o,风沙环境下光学显示清晰度严重下降,脑波指令识别延迟及误判率升高,沙尘侵入威胁硬件寿命。
几乎每一项,都直指“龙焱”
原型机在当前环境下的“不适应症”
。
帐篷里的气氛凝重得仿佛要结冰。
连续多日的奔波、恶劣的环境、以及眼前这不尽人意的测试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一种巨大的挫败和压力。
就在这时,负责通讯的队员喊道:“周工!
林总那边的卫星视频连线,接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