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
那边一接下设计顾问的活儿,算是解决了“星火之眼”
未来长什么样、有没有“灵魂”
的问题。
但林烨心里跟明镜似的,再酷再炫的设计,最终也得变成实实在在的订单,能养活整个团队,能支撑起后续更烧钱的研。
毕竟,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更不是只造概念机的实验室。
这几天,他脑子里反复盘算的就是市场策略。
消费级ar?听起来美好,空间巨大,但现实很骨感。
现在的普通消费者,谁会花大价钱买个除了看电影、玩点简单游戏之外,不知道还能干啥的眼镜?技术认知度、价格门槛、应用生态,个个都是拦路虎。
周五下午的高层小范围战略会上,林烨把这个议题抛了出来。
“‘星火之眼’的定位和市场切入策略,大家怎么看?都说说。”
林烨环视着在座的陈薇、吴坤、周伟、秦风和林曼。
吴坤第一个嚷嚷开,他向来务实:“这还用想?肯定先搞能赚钱的啊!
咱们投了这么多钱进去,得赶紧见到回头钱!
我看就先盯着那些有钱的大企业,他们舍得在能提高效率的工具上花钱!”
周伟从技术角度补充:“坤哥说得在理。
而且,b端场景的需求往往更具体、更聚焦,有利于我们快打磨产品。
比如工业维修,就需要极强的环境识别和远程协作能力;医疗手术,要求极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把这些垂直场景打透了,对我们技术的成熟度是极大的促进。”
林曼则从品牌角度分析:“先切入高端b端和g端(政府端),也有利于树立我们专业、高端的品牌形象。
等到技术更成熟、成本降下来,再推向c端,会顺畅很多,有种‘自上而下’的品牌势能。”
秦风一直没说话,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划拉着,上面是他团队整理的各类潜在b端客户资料和初步接触反馈。
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他才抬起头,推了推眼镜:
“几位老总说的,正是我们业务拓展部最近调研的核心结论。”
他语气沉稳,带着销售负责人特有的数据支撑感,“消费级市场,目前还是个需要长期培育的‘梦’。
而b端市场,尤其是几个重点垂直领域,需求是真实且迫切的,付费意愿和能力都非常强。”
他调出几张图表投到屏幕上:“大家看,这是我们初步筛选的几个方向:高端制造与工业维修、医疗健康(特别是外科手术和医学教育)、专业设计与工程领域,以及特种行业。
这些领域的头部客户,普遍面临着专家资源稀缺、现场作业效率低下、培训成本高昂、复杂操作容错率低等痛点。”
林烨听得非常专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具体说说,你们打算怎么切入?”
秦风显然早有准备,侃侃而谈:“林总,我们制定的就是‘b端先行,反哺c端’的策略。
‘星火ar眼镜’项目前期,将完全聚焦于这些具有明确需求和付费能力的领域。”
他详细解释道:“工业领域,我们主打‘远程专家指导系统’和‘ar作业指导手册’。
想象一下,一个偏远电站的设备坏了,现场工程师可能经验不足,但他戴上我们的眼镜,远在千里之外的专家就能看到他的第一视角,直接在他的视野里标注、画圈、指示操作步骤,甚至调用三维图纸进行叠加讲解。
这能极大缩短故障排查时间,减少专家出差成本,对企业来说,价值巨大。”
“医疗领域,我们聚焦‘ar手术导航’和‘虚拟解剖教学’。
手术中,将病人的ct、ri数据实时叠加在术野上,让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