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小镇的短暂休憩,如同给精密仪器进行了一次深度校准。
返回公司的林烨和陈薇,不仅洗去了连日的疲惫,更多了一种由内而外的沉静与力量。
那是一种被情感充分滋养后,对前路更加笃定的从容。
周一上午,核心团队扩大会议在一号会议室召开。
与之前略带压抑的气氛不同,尽管议题依旧严峻——制定应对数据安全舆论的详细策略——但主持会议的林烨和陈薇,身上却散出一种稳定军心的气场。
林烨站在主位,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核心成员:吴坤、周伟、王皓、李晶、林曼、李文、赵峰,以及战略合作部、公关部的负责人。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开门见山:
“过去一周,外界关于数据安全的噪音很大。
巨象希望我们用口水仗来回应,把水搅浑,消耗我们的精力。”
他顿了顿,眼神锐利,“但我们偏不。
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
他身后的电子屏亮起,显示出巨大的策略框架图,核心只有两个词:透明化、技术化。
“我们的回应,不是辩解,而是展示。”
林烨指向框架,“第一,技术层面,我们要把‘底裤’亮出来,当然,是在不涉及核心知识产权的前提下。”
他看向周伟和李晶,“周伟,李晶,由你们技术中心牵头,准备一份面向专业人士和媒体的深度技术白皮书。
详细阐述我们的脑波信号采集原理、数据预处理流程、本地加密算法模型、以及数据脱敏的具体技术手段。
用最硬的核,告诉所有懂行的人,从原始脑波信号到所谓‘读取思想’,中间隔着多少座技术大山,目前的科学边界在哪里。”
周伟立刻点头,眼神专注:“明白。
我们会用最严谨的数据和模型,彻底澄清技术上的误解和夸大。”
李晶补充道:“还可以加入我们算法中的隐私保护设计理念,比如如何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
“很好。”
林烨目光转向林曼和李文,“第二,法律与规则层面。
林曼,市场部配合李文的知识产权团队,起草一份极其详尽的、用户能看懂的《数据隐私与安全承诺书》。
不要那些晦涩的条款,用最直白的语言,明确列出我们收集哪些数据、用于什么目的、存储在哪里、存储多久、用户拥有哪些权利(包括删除权)、我们采取了哪些物理和逻辑上的安全措施。
这份承诺书,要在官网页、app启动页、用户协议最前端,强制阅读并确认。”
林曼快记录着:“没问题,我们会让法务语言‘说人话’,确保信息传递准确且易于理解。”
李文推了推眼镜:“同时,我们会梳理全球主要市场在数据隐私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我们的承诺书完全合规,甚至高于当地标准。”
“第三,公信力层面。”
林烨的视线落在战略合作部负责人身上,“加快与tuv、ul等国际顶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认证机构的接洽流程。
我们要主动邀请他们,对我们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进行最严格的第三方审计。
拿到他们的认证,比我们自己说一万句都管用。”
“已经在加紧推进,预计本周内可以确定初步审计范围和时间表。”
战略合作部负责人立刻回应。
“第四,持续沟通层面。”
林烨最后看向赵峰和公关部负责人,“赵峰,你的团队继续严密监控舆情,尤其是那些被恶意曲解的技术点,及时反馈给技术团队用于白皮书补充。
公关部,保持官方渠道信息更新,以解答用户疑问为主,不主动参与骂战。
